审计工作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十三五”时期是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xx实施、全面推进“五个xx”建设、加快推动“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的关键时期,是实现率先在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xx审计工作转型升级、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机遇期。为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推进我省审计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根据《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及《xx省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结合xx审计工作实际,制定《xx省审计工作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xx实施,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完善审计制度,创新审计方式,提升审计能力,提高审计效率,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加快我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和“五个xx”建设,率先在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服务大局。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中心,服务改革发展,服务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为建设廉洁政府、俭朴政府、法治政府提供有力支持。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重大违纪违法、重大损失浪费、重大风险隐患、重大履职尽责不到位等问题的查处,一手抓促进深化改革、推进法治、提高绩效,全面提升审计监督的层次和水平。
——坚持改革创新。始终把改革创新摆在审计事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手段创新、审计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xx审计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省审计系统蔚然成风。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领,敢于打破传统束缚,正确把握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既不以新出台的制度规定去衡量以前的老问题,也不生搬硬套或机械地使用不符合改革发展要求的旧制度规定来衡量当前的创新事项。
——坚持依法审计。树立法治理念,强化法治思维,把“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作为审计执法准则,在法律授权范围内运用法定手段维护法律尊严,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审计程序合法、审计方式遵法、审计标准依法、审计保障用法,确保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同时,加快推进审计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各项审计业务操作规程,细化工作流程,使各项工作有依据、按程序、讲证据、可检查。
——坚持科学发展。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有效途径,完善工作机制,破解工作难题,形成有利于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管理方式和制度保证,着力实现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的转型升级,增强审计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使审计工作更加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期望,推动我省审计工作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效果迈进。
——坚持公开共享。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依法积极稳妥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和审计信息公开,实现审计事务公开,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开放性和透明度;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和成果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公安检察、财政国资等相关部门的互联互通,推进联合整改,促进审计成果在干部监督管理、反腐倡廉和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的转化应用,提升审计工作的成效和影响力。
——坚持统筹推进。立足全局,着眼长远,把审计事业发展的阶段性任务与战略性目标结合起来,坚持全省审计工作“一盘棋”思想,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推动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优化审计资源配置,挖掘各级审计机关的潜能,统筹协调好一切有利因素,着力化解和排除各种矛盾和困难,努力形成审计系统“一盘棋”、审计工作“一体化”,提升审计工作整体效能,实现全省审计工作的整体推进、共同发展。
二、总体目标。按照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治理水平相匹配的审计监督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审计工作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全面推进审计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更加充分发挥审计在保障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动深化改革、促进依法治国、推进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发挥审计职能作用,在服务国家治理上实现新跨越。围绕中心、把握全局的能力显著提升,审计工作的宏观性、建设性显著增强,审计履职尽责更加到位,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xx实施、“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和“五个xx”建设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完善审计制度,在审计管理上实现新跨越。审计管理方式更加优化,审计资源整合配置更加高效,法定审计职责保障机制更加健全,系统人财物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构建“一体化”现代综合审计模式,形成有利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管理体制。
——推进审计全覆盖,在拓展宏观监督职能上实现新跨越。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以及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实现有重点、有深度、有步骤、有成效的审计全覆盖,使审计监督对象更加完整、审计监督内容更加宏观、审计监督成效更加显著,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
——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在探索审计工作新路子上实现新跨越。审计技术方法手段不断创新,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大数据技术、数字化管理、智慧型审计迈上新台阶,实现审计工作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加快把计算机审计技术转化为现实审计生产力,审计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优秀审计项目、信息宣传、理论研究成果、审计创新成果等位居全国前列。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在全面提升队伍管理水平和职业化素质上实现新跨越。审计队伍素质持续提高,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完善,审计队伍结构得到优化,高端骨干人才比例大幅上升。到2020年,全省审计机关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到80%以上,中高级技术资格占比达到60%以上,计算机审计中级资格占比达到30%以上,能承担重大项目主审占比达到50%以上,建成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结构合理、团结和谐的审计铁军,为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主要任务
。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中心,服务改革发展大局,从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入手,始终坚持“两手抓”,突出以下重点:
——着力推动深化改革。审计中要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始终关注改革部署的推进情况和创新探索,关注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关注体制性机制性问题,积极提出解决突出问题和推动长远发展的建议,促进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创新发展。
——着力推动政策落实。审计中要围绕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政策措施及宏观调控部署的贯彻落实,始终关注重大项目落地、重点资金保障、重大政策落实等情况,促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协调发展。
——着力推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要把绩效理念贯穿审计工作始终,综合分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着力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审计中要围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更加关注扶贫、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政策落实情况,更加关注公共资源、公共资产、公共服务的公平合理分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共享发展。
——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审计中要围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始终关注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政策落实情况,促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绿色发展。
——着力维护经济安全。审计中要密切关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关注财政、政府债务、金融、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粮食、生态环保等方面的风险隐患,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关注走出去、引进来过程中国有资产安全,促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开放发展。
——着力推动依法治省。审计中要围绕全面依法治省的重大部署,始终关注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揭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促进依法行政;反映规章制度不适应、不衔接、不配套等问题,提出加强法治建设的意见建议,促进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xx。
——着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审计中对重大违纪违法问题,要重拳出击,一查到底。要查源头、查原因、查责任、查后果,深入研究分析腐败案件发生的规律,推动建立完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机制。
四、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树立政策审计常态化思维,紧紧抓住项目落地、资金保障、简政放权、政策落实、风险防范等“五个抓手”,把监督检查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政策措施及宏观调控部署落实作为重要内容,发挥政策落实“督查员”作用。
——持续跟踪审计各地区、各部门单位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政策措施的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和实际效果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促进政令畅通。
——重点关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等国家和xx省重大发展战略,始终围绕重大政策落实、重大项目推进、重点资金统筹以及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审计监督,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加大对全面深化改革中突出问题、深层次矛盾和潜在风险的审计力度,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改革发展过程中行之有效的积极探索和创新举措,要促进总结完善,推动形成新的制度机制;密切关注各领域改革措施不配套、不衔接甚至相互矛盾、抵消等问题,积极提出建设性意见,以审计“倒逼”各项政策措施的完善,保障改革协调推进。
——加大对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重大履职不到位问题,以及重大失职渎职、重大损失浪费、重大风险隐患、重大违纪违法等问题的揭露和查处力度,推动整改问责。
——探索创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的方式方法、标准规范、结果运用,建立健全跟踪审计制度体系。
五、财政审计。把财政资金投入与项目进展、事业发展以及政策目标实现统筹考虑,把问效、问绩、问责贯穿始终,密切跟踪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等环节,持续关注财政资金的存量和增量,推动财政资金合理配置、高效使用。
——财政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每年对各级政府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进行审计,监督检查预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重点关注财税体制运行、财税政策执行、政府预算体系建设、重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预算绩效管理、政府债务管理,以及推进政府资产报告制度、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财政库底目标余额管理制度等情况。探索预算执行分阶段组织实施审计,促进建立健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全省统一市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财政制度。
——部门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部门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5年内至少审计1次,重点部门和单位每年审计,监督检查部门预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重点关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省委六条意见要求以及“三公”经费、会议费支出等情况,促进严格预算约束,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加大对政府采购及其政策功能的审计力度,推动完善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
——税收征管审计。对地税系统收入征管情况5年内至少审计1次,重点监督检查依法征收、税制改革、非税收入改革和征管体制改革推进,以及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大众创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及效果,推动清费立税,完善地方税体系,促进建立税种科学、结构优化、法律健全、规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现代税收制度。
六、民生审计。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加强对扶贫、“三农”、社会保障、科技、文化、教育、医疗、救灾等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确保惠民富民强民政策落地生根,推进共享发展。
——扶贫资金和项目审计。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重点监督检查脱贫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关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推动扶贫资金统筹整合使用,促进提高扶贫实效,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19年实现全省59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任务。
——涉农资金和项目审计。密切关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耕地保护及轮作休耕、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等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重点监督检查政策执行、资金使用、项目实施、资源利用等方面情况,推动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使用,促进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社保资金审计。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重点,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和投资运营情况审计,揭示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保障基金安全规范运行,促进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围绕新型城镇化目标,深化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加大对住房公积金等住房保障资金、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项目的审计力度,推动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等方面审计,推动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制度,维护社会公平。
——科教文卫领域审计。围绕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对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民生专项资金审计,对重点资金实施动态跟踪审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实施效果。及时反映相关领域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保障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重大突发公共事项审计。加强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有关资金、物资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和效果的全过程跟踪审计,保障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应急处置、预防预警、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政府投资审计。围绕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绩效,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建设的公共工程项目审计,提高项目质量和资金效益。
——推进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全覆盖。对政府直接投资、国有企业投资、国有资产注资等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开展竣工决算审计,促进政府部门和项目单位加强管理。
——加强对政府重大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对建设周期长、资金量大的轨道交通、城市路网、高速公路、水利建设、能源工程等重点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实行跟踪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和提出对策建议,促进相关单位完善内控制度,加强管理,堵塞漏洞。
——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关注政府投资的规划布局和投向结构、分配依据和计划下达、资金使用和建设管理、土地环保和投资效益等情况,促进改善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加强援建项目审计。继续加强对新疆、西藏等地区对口支援项目建设审计工作,确保各项援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八、金融审计。以防风险、增效益、促改革为目标,依法对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审计监督,关注金融领域新业务、新市场、新动向,促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支持经济转型的能力,推动建立安全高效的现代金融体系。
——认真完成审计署授权和统一组织的对国有及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金融机构的审计。关注货币市场、保险市场、资本市场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反映金融服务、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中的新情况,促进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增强核心竞争力。
——开展对地方银行和担保公司等新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审计和审计调查。探索开展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的审计和审计调查。加大对金融机构执行货币政策和其他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情况的审计,关注其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情况,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突出关注金融风险,跟踪反映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发展、跨境资本流动趋势及相关监管情况,严肃查处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中的利益输送、非法集资和诈骗等重大违法违规问题,防止以规避监管为目的和脱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促进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
九、企业审计。以促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增效为目标,建立对企业国有资本经常性审计制度,推动深化国企改革,增强发展潜力,防控重大风险,维护国有资本安全。
——对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履行监管职责情况进行全面审计,推动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将配合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归位于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促进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进行全面审计。密切关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设立及运转情况,加大对权力集中的重点岗位和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审计力度,促进形成国有资本流动重组有效平台、优化国有资本布局、规范国有资本运作、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
——对国有和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企业5年内至少审计1次。结合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等推进情况,区分国有企业功能类别、国有资本和国有资产规模、管理状况以及管理主体的战略地位等,确定重点审计对象和审计频次。审计中重点关注企业境内外国有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资产负债损益情况、重大投资决策及投资绩效情况、发展潜力和风险隐患情况、企业法人治理及内部控制情况,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情况,促进国有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盈利能力。
——关注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重点监督检查国有企业服务国家战略、落实国家重大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调整等情况,对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推动增强国有经济的整体功能和效益。
——密切关注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国有企业改革重点领域,着力检查相关改革措施的具体部署、责任落实、执行进度和实际效果等,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依法有序推进,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完善统筹考核机制。针对统筹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统筹全省审计工作发展意见,细化统筹的具体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进一步加大统筹工作目标管控力度,科学设置年度量化考核指标,充分发挥年度工作考核指挥棒作用。开展统筹工作分析评估,加强对统筹发展的作法、质量和效果的评价,不断改进和完善统筹工作。
——推进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按照审计署的统一部署,以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为核心,推进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对下一级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管理、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强领导。以考察环节为重点,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建设的指导和监督,不断优化班子结构。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优化内部组织结构,促进全省范围内审计人员有序流动,使地方审计机关力量分布和人员结构更加合理。完善经费和资产管理,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将审计工作经费全额纳入预算管理,充分保障各级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需经费。
二十、切实抓好规划实施。全省各级审计机关要根据本规划要求,研究制订具体落实措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规划实施,确保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有关单位要加强监督检查、中期考核和效果评估,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