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记住六句话范文大全

评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终于推出。中国经济增长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期,从过去的双位数增长下降至现在的7.5%,这是一种重大的转折。在这样的转折时刻,城市未来的发展和建设,要怎样运作和定位,都要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获得明确的指引。

6年规划周期值得注意

规划周期从2014年到2020年,6年的规划时段非常特别,比国家总体规划时段要短。这意味着国家新型城镇规划过去所讨论、争论的一些问题可能并未得到妥善的解决。或者说,政策的决策者还没有自信,认为规划可以执行更长时间,作为一个有法律地位的、在长时期内有效的、方向明晰的国家战略去执行和落实。这种自信的缺乏,表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某种临时性质。一项政策的决定者如果对政策本身缺乏自信的话,就会严重影响执行力度。这是需要评估的第一个问题。

实际上,在细细研究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之后发现,规划本身在内容上还存在一些缺陷,方向、概念上存在一些明显的矛盾。这个规划的真正落地和执行,很可能是部分到位,部分不到位;部分得到突出,部分甚至就无声无息了。整体看,甚至有到不了

五、六年时间的危险。它确实不是一个令人长期期待、具有显著系统性思想的规划,短期特征表现明显。

“智慧城市”意味着花大钱

“智慧城市”这个时髦观点被正式引入到规划中。问题是,在这些期待和想象的背后,有一个易被忽视的问题――大投资。概念被拔高的程度越大,意味着规划实现的投资量也越大。当“智慧城市”作为规划的一个重点时,这份规划将会是一份非常昂贵的规划,且不一定会产生很高的效益回报。这是需要评估的第二个问题。

为什么说“这是一份昂贵的规划”。“智慧城市”也好,“大数据”也罢,与城市的关系并不明确,对城市未来的面貌、命运、形态没有清晰可见的轮廓。在不清晰的轮廓和发展结果面前,却要求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本,显然存在科技冒险的可能性。

实际上,对“智慧城市”的理解可以有很大出入,而规划中没有看到非常明确的阐述。从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城市”概念去理解城市建设和城市投资,同仅从城市的息化水平这样一个比较平实的低水平去看所谓“智慧城市”,会得出不同结论。

在规划中“智慧城市”概念是跨界的。一方面涉及到很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说信息化工程,另外一方面又提出了很高的目标比如说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如何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从而清晰地为城市信息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定位,此事不仅攸关国家规划的落实,也攸关地方政府采取对应的建设性措施,确保这些概念落地。

城镇化快速发展区间表述存在问题

规划中提到“我国城镇化率处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并由此得出结论,如果在这个阶段沿用粗放的方式搞城镇化就有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规划中预估的高速发展区间,是需要评估的第三个问题。

在城市研究领域当中,要表达同样的意思并非是“中等收入陷阱”。比如环境恶化、产业升级缓慢、社会矛盾增多,战略规划中应该是“50%城市化率的风险警戒线”。

此外,城镇化率正处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这个提法也存在可讨论余地。这个范围太大,30%-50%城市化率是快速发展区间,而50%-70%城市化率就已经处于一种调节状态下的发展区间。真正的城市化到了60%以后不可能继续用很高的速度推进,用政策来“变戏法”也许是可能的。

这显然会对未来的投资和地方政府规划产生重大的影响。过于乐观的表述所牵扯的资本规模一定是相当惊人的,地方政府应理性看待这个区间。

实现1亿人转移落户是一个巨大挑战

在新型城镇化规划发展目标方面,城镇化率被分解为两个具体指标:一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二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按照规划,到2020年常驻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

不过,这两个指标都不低。60%的城镇化率距离现在只有52%的常驻人口城镇化率还有8%的空间。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来看甚至还有可能更高,这意味着将有一亿多的农业人口转移为城镇人口。

这样的刚性表述对城镇的运营管理必将是一个重大挑战,能否在六年左右的时间去实现大有疑问。发户口本容易,让他们变成真正的城里人难。这意味着大量的工作,大量体制和制度的创新,大量资本的投入,最重要的是,基础设施能力和价格水平的上涨。只有在工作落地、政策落地、资本落地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实现。

对于城市新移民,放开范围是有所约束,大部分消化在建制镇和小城市当中,对特大型城市的人口规模则有所限制。规划建议对社会保险年限进行限制和调控,但最高年限不得超过五年。特大城市还可以采取积分制等方式,设置阶梯式的落户通道来调控移民人口输入节奏。这些规划从方式方法来看比较理性,只是提供城镇社会保险的限制时间可能短了一些,一般7-10年较为常见,5年的调控限制略显紧张,挡不住移民的涌入。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第二个涉及不多的问题是老龄化。老龄化在这份城镇化规划中设计内容很少,尽在“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中提到八个字,显然规划严重低估了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的严重程度。这将对城镇化的实现和落地形成严重影响。

总体来看,这份规划的临时性色彩是存在的,一方面存在一些普遍性缺陷,另一方面框架和逻辑关系也存在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时候,规划更像是一个意见汇总,而并非真正意义上规范的战略规划。

(作者为安邦(anbound)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