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创建工作情况的汇报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在万忙之中莅临我局检查指导工作。2010年,在市建委的支持指导下,在浠水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围绕“大别山杯”创建工作目标,克难奋进,务实创新,不断加大规划建设管理力度,有力推进了“大别山杯”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受郭局委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一年来的创建工作情况
1、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提升统筹水平。一是修改总体规划。围绕建设数字化城市,全面完成县城区和散花镇区132km2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工作,为规划修改打基础;加快推进县城区总体规划修改和县域城乡规划战略研究,科学确定全县、县城区及县域副中心功能定位、规模定位、产业定位、文化定位。二是深化细化规划。结合总规修改,启动了《“一河两岸”部分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了《城区户外广告规划》、《公交站点规划》、《垃圾中转站规划》等;围绕各项建设,优化规划选址、细化规划方案,落实与项目配套的道路、景观、绿化、环卫等设施规划,提高规划的设计深度。三是严格实施规划。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制度,切实加强规划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优化规划许可程序、缩短审批时间,严格实施“一书三证”和“一支笔”审批;建立规划巡查制度,延伸执法管理触角,完善规划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违法建设行为严查重处,不断提高规划执法管理水平。
2、坚持以项目为支撑,加快城市建设。坚持通过争取国家专项投资、城投公司融资、bot企业带资、政府预算筹资、居民共建集资等形式,多元化全方位开展城市建设。一是加快绿色环保项目建设。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机电设备安装和截污管网建设;垃圾处理场主体工程已完工;水源工程治理永久性导流涵闸已建成,正在开展水源区清淤和恢复河床滤层;城区4座地埋式垃圾中转站土建工程已完工,即将安装设备。二是加快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洪山工业园发展大道二期工程即将全面竣工,14号路、1号路、3号路建设加速推进;散花工业园滨江
1、
2、
4、5号路均已开工;硬化配套改造了红烛路、福利院路和洪山大道;新建了南城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5万吨;对城区丽文大道等6条主要街路进行改造勘察设计,准备逐步启动刷黑工程;熊湖、人武部、南城转盘、丽文北路、丫杈街、党政幼儿园等8处大型排水设施改造完工;城市公交站亭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城市公交枢纽站场建设正在积极筹建;完成了夹河桥的勘察设计、招投标工作,在浠水一桥维修完工后将拆除重建;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吸引民间投入,加快了背街后巷建设;开展了城区“四修”工程,全面维修破损路面、人行道板和部分排水设施;着眼城市设施全面配套和完善,正在积极申报城区40公里道路和两座桥梁、总投资9亿元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是加快专业市场项目建设。世贸建材城一期工程已完工,部分业主入驻,青园农机城和世贸二期正在加紧建设;废旧回收及石材加工专业市场规划占地120亩,选址在铁路桥以西、罗兰公路以北;物流、仓储市场规划占地200亩,选址在丁麻路以西、铁路桥以东、粮食大库斜对面,两处专业市场正在进行勘察设计,拟由城投出资建设;新建了恒发、鑫利、双桥南路等农产品交易市场,还将通过租赁土地形式规划建设城区洗车专业市场,利用街道引资建设停车收费市场。四是加强休闲景观项目建设。熊湖广场给水、排水、电路、绿化、假山、地面铺装等工程已完工,即将投入使用;人武部休闲小广场景观设计方案已出台,已完成招标工作,正在组织施工;旧城核心区“一河两岸”景观建设正在加紧招商开发,人居环境将逐步改善。
3、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推动城市管理。一是创新管理体制。努力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积极推动“三城同创”和“门前四包”“庭院三包”工作,发挥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作用,动员全社会共创文明城、卫生城和双拥模范城市。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建设部门城市管理主力军作用,实施“综合管理、集中执法”,将系统内城管、园林、客运、环卫相关职能予以整合,明确各自管理职责,采取联合执法措施,做到齐抓共管。三是建立整治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建设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开展集中综合整治行动;争取政府综合部门和相关单位联合开展整治行动,力所能及地履行好管理职责,整治城区脏乱差,不断改善城区环境。四是营造舆论氛围。采取各种形式的宣传,引导市民通过自我教育提高城市管理法律意识和文明卫生素质,让更多的市民参与支持“三城同创”工作。城区环境卫生和市容秩序有了较大改观。
4、坚持以民生为根本,落实住房保障。严格执行住房建设规划,加快廉租房建设,争取中央投资1552万元,先后建成经济适用房1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廉租房2.52万平方米;认真落实廉租住房补贴发放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发尽发,努力缓解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鼓励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房建设,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加快旧城改造,对熊湖等地段实行集中开发,改变“脏乱差”面貌。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主动应对市场变化,合理调整价格,促进交易活跃和市场平稳发展,减弱金融风暴对我县房地产市场的冲击。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严肃查处房地产开发、交易环节的违规行为,规范房屋预售许可,规范房产证的办理,并做好房地产项目工程款结算、农民工工资兑现发放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工作。
5、坚持以服务为抓手,壮大行业经济。浠水是建筑大县,各级各类建筑企业齐全。正在扶持湖北中大建设有限公司回浠水建设建筑业总部,引导建筑业企业集中办公、集约发展,努力打造品牌响、规模大、信誉好的建筑集团。鼓励和帮助建筑企业、装饰装璜企业提档升级,大胆开拓外埠市场,抢占市场份额,不断提高“浠水建造”、“浠水装修”的占有额,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近三年来全县建筑业产值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今年突破2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占全县劳动力的25%;缴纳税收3600万元,成为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加强建筑企业信用建设,推进银企协作,为其提供更多的融资途径。引导建筑施工企业积极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监督,严格招投标、勘察设计、施工许可、工程监理、建筑节能、装饰装修、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努力提高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6、坚持以城镇带乡村,实现一体发展。一是积极编制村镇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城乡一体、统筹兼顾,编制完成散花工业园规划、洗马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清泉、巴河、团陂、兰溪四个工业集中区规划以及丁司垱陶瓷工业园区规划;编制了近40个新农村示范点规划和扶贫村规划。二是尽力规范村镇建设和管理。在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极不配套、不健全的情况下,加强建制镇及部分农房建设的规划、设计管理,使村镇面貌有所改观。三是发挥城市的辐射功能作用,以道路、供水、供气、公交等基础设施建设来推进城郊村建设,向麻桥、丁斯垱等区域延伸供水管道5600米;开通了县城至城郊公交,有力带动了城郊村发展。四是积极开展村庄整治工作,参与“三清”“四改”,修建村庄道路,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7、坚持以节能为目标,打造绿色建筑。认真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不断提高全社会建筑节能意识。一是坚持扶持新型墙材企业与严格管理相结合,继续加大“禁实”工作力度。二是抓好建筑节能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宣传培训工作。三是突出以示范引导推进我县建筑节能工作。一年来共开展6次专项检查,下发整改意见书30多份。共完成建筑节能示范项目4个,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城区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和建筑节能工作提前通过省政府验收,浠水商场地源热泵技术被列为国家级重点建筑节能示范项目,三角山“金太阳”节能改造计划已上报国家发改委。
尽管我县在创建“大别山杯”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困难和不足,制约了创建活动的开展:一是城市居民创建意识还有待提高,市民群众改善人居环境的良好愿望与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矛盾突出;二是城市建设资金不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三是城市管理机制体制创新不够,管理执法手段偏弱。这些突出困难和不足,有待在下步工作中努力克服和改进。
二、下一步打算
(一)突出规划龙头,推进科学发展。继续紧抓规划“龙头”,推进城乡科学发展。一是加快完成县城区总体规划修改和《县域城乡规划战略研究》。二是围绕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黄石市跨江联合开发,加快推进散花总体规划编制和兰溪、巴河镇总体规划编制。三是结合新的总体规划,逐步编制城区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其他专业规划。四是大力宣传规划。扩大规划法律和规划政策的宣传面,加大对新编制完成规划的宣传,健全实施规划许可批前公示制度,增强全社会的规划意识,大力实施阳光规划,自觉履行规划监督义务。五是严格实施规划。完善规划法规体系,切实加强规划的实施、管理和监督,不断提高规划工作水平。
(二)突出机制创新,推进城区管理。一是继续把“三城同创”引向深入。认真总结“三城同创”工作经验,创新和完善工作机制体制,深入推进城管进机关、进社区,发挥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对市政、园林、环卫等推行管理专业化、市场化。二是进一步完善建设系统内部城市管理“综合管理、集中执法”机制,整合职能、划片包干,增强管理实效。三是加强执法队伍作风建设,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不断提高执法管理队伍素质,全面整顿规范城区公共秩序。
(三)突出功能完善,推进城乡建设。抢抓世界经济复苏的战略机遇,多方筹资大抓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及截污管网建设,加速垃圾处理厂配套设施、水源治理工程、廉租房、垃圾中转站、发展大道、洪山大道建设。加快建设完成夹河桥,启动开发建设“一河两岸”景观带,实施城区给水管网改造,再建设一至两座休闲小广场,启动丽文路等道路刷黑。着重做好闻一多东路、丽文南路、三胞街、长丰巷等地段排水设施改造,解决渍水问题;加紧城市公交枢纽站场建设,方便公汽停放;继续推进“以奖代补”,加快背街后巷建设;加强绿化建设,改善城区居住条件。积极争取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计划,及时发放廉租住房补贴,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发尽发。
(四)突出政策引导,推进行业进步。一是继续把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争取政策扶持;继续引导扶持中大公司回浠水建设建筑业总部。二是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严肃查处房地产开发、交易环节的违规行为。三是抓好节能政策宣传。多途径、多形式的宣传建筑节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抓好知识培训。加强对节能专业技术人员和执法人员培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抓好节能示范,积极争取建筑节能示范县项目,争取上级优惠政策,扶持一批节能企业项目;抓好节能监管。城区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中公共建筑节能必须达到100%,在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的同时,支持组织实施好一批重点建筑节能项目。继续加大“禁实”工作力度,重点推进农村“禁实”工作。四是严格实施工程质量现场管理制度,加强资料检测把关,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总之,就是要通过抓好“大别山杯”创建,全面推进我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情况汇报[范文模版]2010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更是我乡转型蓄势、谋求更大发展的重要一年。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县委“三个统筹”、“双带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城市化管理,破难攻坚,真抓实干,开创了我乡城镇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一、坚持高起点规划科学布局发展战略
统筹城乡建设,促进协调发展,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创新之举,也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小城镇建设要坚持前瞻性、科学性、严肃性,要坚持高起点、严要求,以人为本,有效提升其内涵功能。为达到此目的,我乡聘请了山东省和泰安市等几家规划设计院为我乡精心编制规划,科学布局。先后完成了《乡饮乡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农村建设五年总体规划》和乡饮、南赵、郭沟三个社区规划。规划的形成和建立对于我乡新农村建设将具有全面指导意义,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富裕、文明、生态乡饮过程中将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二、坚持高标准建设提高承载经济发展能力
近年来,新的一轮城乡建设热潮正在形成,,我乡树立“开放搞活,经营城镇”的理念,抓住这一发展机遇,提前布局,把驻地开发建设作为重点,扩容提质,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多元化投入,以地融资,以城建城”的发展思路,努力开创了驻地建设的新局面,全乡投资6930万元,开发建成面积10万余平方米。
(一)多元投入共建共享
多年来,受传统思维的影响,驻地建设层次乱,品位低。乡政府新一届领导集体成立以来,解放思想,开放搞活,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政府积极引导,走多元化合作道路开发建设驻地,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乡饮中心幼儿园的开发建设就是乡政府积极牵线搭桥,给予政策支持,乡饮村出让土地使用权,教育办公室配合调整教学场所,开发商投资建设,新建一栋教学楼,三方合作,实现了共建共享。采用同样方式,对十中沿街、供销社油库、乡原供电站工商所等空闲地段开发建设,建设面积2.2万平方米,投资1300万元。
(二)以地融资以城建城
一方面需要发展建设,一方面财政困难。面对困难,我们不等不靠,自谋出路,以地融资,以城建城。10年以来,盘整乡驻地空闲土地共有40余亩,其中原农具厂沿街、兽医站、建筑公司等地段挂牌出让6000多平方米,沿街建起了商住楼,为驻地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增加财政收入160余万元。今年抓住国家加大政策、资金支持,扩大内需的难得机遇,我乡加大了道路、电力、通讯、供排水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统筹安排科技、教育、卫生、体育、旅游等设施建设,累计投资达600余万元。驻地至南赵道路改造3.8公里,投资93万元;连村供水改造,投资100余万元;社区电力改造,投资100余万元;驻地清华苑小区、食品站小区、十中、原农具厂、交管所、卫生院等小区排水设施、绿地建设、地面硬化等项目建设,合计投资320余万元。以地融资,以城建城,增强了城镇承载经济发展的能力,促进了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
(三)责利打包破解难题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必然会有利益矛盾的冲突,遇到拆迁清障的难题。这些难题完全依靠政府解决,有时会增加难度,激化矛盾。我们把开发商的利益和责任义务打包,乡政府让利于开发商,拆迁清障的工作让开发商自己完成,让开发商接受利益也承担义务,公私结合,解决工作的难题。今年利用打包的工作方式,解决了搁置已久的兽医站开发建设问题。
今年以来,先后完成了清华苑小区、食品站职工1#、2#宿舍楼、十中沿宁曲路商住开发、幼儿园及沿街商住楼开发、原供电站工商所沿街开发、卫生院沿街开发、金生肉制品厂等建设,共计建设面积4万平方米,总投资2800万元,大大提高了驻地城镇化水平,提升了驻地形象。
借我县城乡建设年的热潮,进一步加快我乡驻地的开发建设,新一轮启动了驻地主干道两侧的北赵村、十中沿街、林业站、公路站、供销社、粮所沿街、兽医站、万乡路南段交管所南及驻地大街两侧的建设空白点进行开发建设,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进一步打造沿线建设发展的新亮点。
三、坚持用城市化标准管理提升驻地品位
为优化发展环境,加快经济建设进程,打造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环境优美的特色新乡饮,我们采用城市化的标准管理,加强了驻地容貌及经营秩序的治理,签定《驻地容貌管理合同》,把驻地保洁权和管理权细化,承包给大户管理。规范了环卫队的工作体制,配置了新的环卫设施,解决了驻地容貌脏乱差的问题,同时加大投入,配备了专门的执法车辆,形成了“有人建有人管”的长效管理机制。卫生死角没有了,车乱停、人乱行、乱扯乱挂、占道经营等得到了有效治理。为靓化驻地形象,今年,乡政府投资5万多元,把驻地大街两侧的广告牌按统一标准进行了更换,重新调整了大街两侧的绿化树木,进一步实现了驻地的绿化、美化。
四、坚持走和谐发展道路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着眼农村发展。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以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载体,提升和加快全乡新农村建设上水平、出规模,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从区位环境、组织管理、经济基础、群众状况等多方面考虑,初步确定了,乡饮社区、南赵社区、郭沟社区为试点社区。乡饮社区建设完成了锦绣园、清华苑两个小区,总建设面积近2万平米,推动了驻地综合开发建设;郭沟社区新村规划建设11栋高层居民楼,现已投入使用1栋,即将完成主体建设1栋,且已全部售出,正在计划启动下一批楼房建设;南赵社区投入200余万元,建起了一栋村委综合服务楼、一栋居民楼,建设面积4千多平米,已投入使用;韦周中心村已完成3栋高层居民楼建设。目前,全乡15个行政村中已有8个村启动了新型社区建设,已开发建设面积8万多平米。下一步,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集约土地、优化发展的原则,以新一轮土地修编规划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合村并居,规划建设9个新型农村社区,加强公共服务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实现城乡共建共享。
我们将把2010年作为城乡建设年,进一步开阔思路,研究措施,再接再厉,完成再开发建设15万平方米的任务目标。
第三篇:小城镇城乡规划建设情况汇报河西堡镇城乡规划建设情况汇报
中共永昌县河西堡镇委员会永昌县河西堡镇人民政府
(2011年10月25日)
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河西堡镇规划建设发展情况做简要汇报:近年来,按照省市县党委、政府对河西堡镇的总体要求和安排部署,我们紧紧围绕“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城乡一体”的工作思路,突出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两大重点,大力实施“三个集中”,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乡建设取得新突破。截止2010年,全镇城镇规划区面积达到5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7%。
一、城乡建设基本情况
河西堡镇位于金昌市一线三点中心位置,城镇建设规模已经达到一些周边县城水平,城镇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必须站在更高的全局来谋划城乡建设工作。对此,我们一是始终把科学规划放在第一位,深化思想认识,强化规划的龙头地位。先后完成了第三版河西堡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完成了大气功能区划、供热专项规划、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总体规划和城镇重点区域、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8个村的村庄规划,基本-1-
建立了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相衔接的较完整的规划体系。二是始终把城镇长远发展抓在手上,明确发展思路,推动城镇空间合理布局。以金河路、金昌路为城镇发展的主轴,沿路综合布局行政办公、文化体育、商业金融等功能设施,初步实现了工业聚居区与生活聚居区的分隔。2009年,在镇区西北部规划建设了金昌市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总投资170亿元,目前已有多个大型工业和物流项目入园开工建设。全镇形成了镇区、中小企业园区、化工循环园区一镇三区的空间格局。三是始终把基础设施作为推进各项建设的重点,坚持先行一步,构建城镇发展总体框架。投资4.6亿元,先后新建改造主次干道约21公里,供水、排水管道12公里。建成镇区集中供热工程,实施了文化休憩园、北部防护林以及河清路入口处、金河路等多条道路景观绿化,建成公共绿地6500平方米,防护绿地10万平方米。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先后建成园区主干道、纬
四、纬五路以及园区防洪工程、园区供水一期工程、园区主干道延伸段、东大山110kv变等工程,完成投资1.4亿元。四是始终把民生建设作为推动城镇协调发展的重要支点,坚持统筹发展,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建成和在建廉租房2.8万平方米,共540套。开发建设商品住房面积约10.2万平方米。实施了兴盛家园、兴民家园、泽西家园3个城乡一体化农民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任务1250套,11万平方
米。建成河西堡法庭、敬老院、卫生院、永昌六中、河西堡二小等11项社会事业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200万元。五是始终把城镇管理作为实现有序发展的有力支撑,坚持建管并重,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坚持“建管并举,以管为主”的原则,把城镇管理作为巩固城镇规划建设成果、发挥城镇服务功能的重要手段,切实加强监督管理。成立了河西堡城建监察中队,充分发挥城建监察、社区管理功能,推进精细化、扁平化城镇管理模式,以开展“五城联创”为契机,强化了对市容环境的监察,城镇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们感到。一是必须坚定不移持续推进特色城镇化进程。通过工业主导和城乡一体化两大抓手,抓住入住集中建设的农民住宅小区、因教育资源整合而进城购房置业两大措施,加速了农民向城镇集中的进程,在实现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为河西堡镇发展工业经济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储备,实现了工业化与城镇化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二是必须加快推进城乡建设。河西堡镇过去的发展,得益于良好的交通和区位优势以及一定的资源条件,2009年,能够抓住机遇,规划建设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吸引鑫华300万吨捣固焦、金泥40万吨电石、金化20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金昌物流中心等一大批项目入园,也是得益于我们近年来加快城乡建设发展,建成了一批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了供水、道路、供热、电力、对外交通等基础设施,提
升了城镇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结果。可以说,城乡建设为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载体,工业经济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三是必须加快拓展投融资渠道。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只能使政府背上沉重的包袱,被动式的发展,就没有发展的主动权。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符合河西堡特点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组建了河西堡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镇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积极开展了镇区和园区基础设施贷款、土地储备等多个项目的前期工作,部分项目已取得有关金融机构的支持和承诺。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城镇规划管理相对滞后。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规划建设,第三版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进行新一版修编;镇区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滞后,规划前瞻性、科学性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仍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镇区对外交通体系不完善,园区新建项目货物运输同镇区路网混行,对镇区道路交通和园区物流业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缺少快速便捷的对外通道;镇区污水处理厂尚未建成,集中供热未达到规模负荷,绿化覆盖率较低,绿化水平不高,环境压力大的矛盾还很突出。
三是城镇建设历史欠账多,还款压力大。在城镇建设快速
发展的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建设资金渠道单一,基础设施建设历年欠账已达一个亿,财政还款压力很大。今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镇城投公司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受到影响,未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明年及今后工作打算
“十二五”时期我镇将按照小城市的标准,把河西堡打造成全市工业副中心,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区,西部有影响力的旱码头和全国工业重镇。到“十二五”末,镇域生产总值,上缴税金分别突破80亿元、8亿元,力争翻二番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河西堡镇是金昌市计划单列镇,全国重点镇,城镇建设规模已经具备了小城市的基本框架,再以建制镇的标准来推进城镇建设,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按小城市的标准来统筹新一版总体规划修编,保证建设规模、总体布局、发展布局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总体规划为指导,加快完善规划体系,提高规划管理水平;二是以争创全国绿色小城镇为契机,加快河西堡镇城镇道路、污水处理、环卫绿化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施金川河防洪景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污水处理厂、长城路、镇区绿化、园区道路建设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提高河西堡镇综合服务功能;三是按照相应规模配置文化、体育、卫生、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四是加快河西堡城乡建设多元化投融资平台建设,以河西堡城
投公司为依托,进一步拓展城乡建设投融资渠道,促进良性发展。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小城镇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基础较为薄弱。因历史原因,小城镇发展不完善,规模偏小,道路、绿化、供排水、农贸市场、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不配套,集镇功能难以发挥,辐射带动能力弱,发展进程相对缓慢。二是投入严重不足。乡(镇)财力薄弱,小城镇建设配套资金落实困难,建设资金缺口普遍较大、欠账较多,建设品位和档次短时期难以大幅提升。三是制约因素较多。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且征用成本过高,审批手续较为繁杂,导致建设与用地矛盾突出。支持小城镇建设发展的产业、土地、投融资、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保障措施相对滞后。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等重大战略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规模适度化、布局合理化、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居住小区化、保障社会化、功能齐全化”的要求,以产业为支撑,以项目为抓手,以管理为保证,遵循”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重点扶持、分批推进”的思路,着力优化小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建设水平。每年扶持5个小城镇,用5年时间建设一批重点镇、示范镇、特色镇,推动全市小城镇建设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各位领导,小城镇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县(区)的好经验、好做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进取,努力把我市的小城镇建设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