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方案规划汇报材料 [农校建设规划汇报材料]

【摘要】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我是XX经济开发区**镇农校常务副校长,现在,我向各位专家、评委汇报我镇农校建设、规划方面的工作,恳请批评和指正。**镇地处XX经济开发区的东大门,东与临湘市长塘镇接壤,南与XX县筻口镇毗邻,全镇17个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我是XX经济开发区**镇农校常务副校长,现在,我向各位专家、评委汇报我镇农校建设、规划方面的工作,恳请批评和指正。

**镇地处XX经济开发区的东大门,东与临湘市长塘镇接壤,南与XX县筻口镇毗邻,全镇17个行政村,17542人。**镇农校自1985年创办,近22年的办学历程,为我镇培养了一大批实用性技术人才,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基本情况

**镇农校是由镇人民政府举办、**镇教育联校协办的一所初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400余亩,其中教学教研用地6000多平方米,实习基地2000余亩。农校现有两栋教学用房,培训基地一处,并拥有规格较高的现代化常规教学设备。

自创办以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校的建设和发展,先后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农校的基础建设,科技项目的引进和农民技术培训等,并先后迎来了温家宝总理、原政协副主席毛致用、原省委书记杨正午等领导的亲临视察。

**农校在培训上,本着“面向农村、因地制宜、重点突出、兼顾全面”的办学理念,开设了以“果树栽培”为主的农民技术课程,前后办班近100次,培训学员3000多人,取得了明显的效益。目前,全镇70%以上的农户都有自己的果园,去年全镇共出售优质水果共900多万斤,获纯利700多万元。

二、主要成效

1、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农校成为农民最喜爱的学校

一是办学条件随着领导的重视,资金不断的投入,逐年得到改善二是师资队伍通过组织外出学习,素质得到提升。每名教师都有自己的主打科目,还集中编写了融地方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乡土教材。办学条件日渐完善的镇农校,已经成为最受农民兄弟欢迎和喜爱的学校。

2、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培训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动力

农业结构调整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依据我镇实际,我镇确定了以“果――苗”为一体的农业结构调整方略,在农校示范基地――“**果场”的引领下,全镇已发展水果种植面积10500亩,水果种植已成为农民致富的绿色银行,发展花卉苗木2080亩。

同时,还形成了稻田龙虾养殖、肉牛养殖、南瓜种植、棉花种植等4个规模逾千亩的经济板块。

镇农校在推动全镇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培训、示范、推广、服务”等多种职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农民致富增收的“助推器”。

3、农民素质明显提高,学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农校自创办以来,在健全基础设施的同时,着力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实用技术培训,农民群众思富意识增浓,致富本领增强。特别是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镇农校和镇劳动保障服务站联动,并借助我区境内的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XX财经学校的优质资源,通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人口2000多人。很多经过培训的农民,成为当地增收致富、建设新农村的领头雁和主力军。

三、农校后段建设、规划:

中期规划:规划期限:2007年――2009年

主要任务:

围绕“十一五”期间农村发展目标,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普遍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引导性培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和稳定就业的能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大范围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大面积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

针对以上任务我们打算:

1、2007年计划投入14万元,用于:

①对房屋校舍进行全面的维修,新添图书2000册,配套阅览室课桌30套,以确保教学的需要

②新添电脑两台,初步建成适应性较强的远程教室和网络资源库,并建立我镇农校网页,推广本地资源,收集外地信息

③引进农村实用技术项目两个――龙虾和菜牛养殖,规模达到精养龙虾500亩,菜牛1000头

④完成全年培训任务,达到办班11个,培训人数790人

2、2008年计划投入24万元,用于:

①添置电脑20台,建成一个标准较高的计算机室

②搞好农村的技术推广和培训,引进科技项目1―2个

③改良优化农校基地水果品种,加强科学管理,达到“优质、稳产、高效”的示范作用

④完成年度培训任务,办班11个,培训人数1040人,并初步形成农村经营合作组织

3、2009年计划投入36万元,用于:

①深化培训成果,完全成立农村经营合作组织,充分发挥组织作用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②充分利用农校基地资源,发挥农校基地效应,每年从农校基地收入列支3万元用于农校建设

三是创新办学模式。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探索一条全方位办学模式,从市场需求出发,培训农民,把农民推向市场,走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科研所农校农民市场,劳动部门倡导全社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真正使农校的作用落到实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各位专家、评委,我们相信,有上级领导和部门的重视关心,**镇农校一定会不断发展壮大,办学之路越来越宽,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办学成果越来越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