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主题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市*区作为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生态文化资源,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及红色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从红色文旅融合视角下研究对*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探究对策建议,对助推*区及全国同类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现状
*区是*市唯一的国家一类革命老区,其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级别高、种类多。*区现有革命遗址*处,其中重要机构*处、重要历史事件*处、主要活动纪念地*处、纪念设施*处、惨案遗址*处、红色纪念场所*处(红色记忆博物馆)。*烈士陵园是京津冀地区最大的烈士陵园,也是*市唯一在抗战遗址上建起的烈士陵园。
1.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稳步推进。2021年,*区成立红色资源保护利用领导小组,统筹全区的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同时落实红色文化遗址分级保护制度,压实归口管理责任,突出保护重点、增强保护实效。通过对红色遗址遗存进行为期一年的“分期、分类、分区”摸底统计,在原有*余处红色遗存的基础上又确认增加了*处红色遗址,并有*处红色遗址被纳入*市红色遗址名录。*区现有红色遗址资源数量占*市总量的*%,居全市第一位。
2.红色文化教育示范成效显著。目前,*区共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处、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处、廉政教育基地*处。*区统筹教育培训路线、点位和内容,以点带线、以线连点、点线结合,并从切实增强红色教育培训的生动性、实效性和感染力的实际出发,设计开发“初心之路”“英雄之路”“奋斗之路”“使命之路”等独具*区特色的精品系列红色主题教育课程,有力地推动了红色教育培训工作。各类红色文化遗址、纪念展馆等在党员干部培训、学生团体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了充分作用,效果显著。其中,*烈士陵园影响力辐射京津冀三地,年接待参观和受教育人数达*多万人次。
3.红色文化旅游开发势头强劲。*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拥有国家级红色旅游景区(点)*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美丽田园、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个,全国特色景观名镇名村*个。在此基础上,*区又以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主轴,推出以“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和“体验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生态*区·田园如诗”精品线路,该线路已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目前,*区各镇村的红色景点已经成为市民游客、团体培训喜爱的热门打卡地,由此也带动了红色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红色文旅融合视角下*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对策
1.挖掘保护,夯实红色资源家底。一是持续深入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工作。加强立法保护,以法律的刚性约束建立健全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机制,以底线思维做好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按照依法认定、属地管理的原则,压实管理责任,并依托重大社会活动、思想教育仪式提高红色遗产的曝光率和使用率;科学保护、尊重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避免“夸大式”“推测式”的修复及重建,以“修旧如旧”原则对红色纪念地、历史场景进行保护修复,按照“修复一批、建设一批、开放一批”的思路,科学有序合理推进保护开发工作。同时,要注重对红色资源周边环境的整体风貌管控,并应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提升红色景区的游览空间品质。二是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蕴含的教育价值和思想导向功能。要讲好红色遗迹背后的故事,不能只注重对遗址遗迹物质形态的保护开发,而忽视对精神文化层面的思考。如过去在对抗日时期“无人区”遗址打造中就长期固守对惨案的描述,却忽视了对日军建立“无人区”初衷是为了割断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同老百姓之间的联系这个深层原因的剖析,忽视了“无人区”遗址对于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最大的教育价值和思想导向功能的挖掘利用。
2.多措并举,做好红色资源转化。一是统筹规划,推动红色资源整合联动。完善制度机制,盘活、整合域内红色资源,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原则,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介入的红色文旅产业协同开发机制,构建多种旅游方式互为补充、协同发展的红旅融合格局;深化区域合作,深度挖掘京津冀三地间的红色资源,生动阐述党带领人民奋斗的伟大历程和伟大实践,通过共同规划打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共享旅游资源,产生聚合效应,从而提升红色资源点位在京津冀区域的影响力。二是突出特色,实现多种业态深度融合。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是实现红色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区应根据自身丰富的革命历史红色资源,结合丰富的生态文明绿色资源、乡村振兴金色资源及深厚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实现“红色+”的多种业态融合模式。如依托*区现有国家级红色旅游景区(点)及众多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面向教育实践培训、红色文化观光体验市场,开发红色观光、教育培训、研学实践等“红色文化+教育”旅游产品;依托*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美丽田园等资源优势,结合绿色生态、金色乡村、康养度假、观光体验等开发“红色文化+绿色”“红色文化+农业”“红色文化+制造业”的旅游产品,同时注重开发红色文创产品,实施红色文化标识工程。深入挖掘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将独属于*区的红色元素植入民宿设计,让红色历史文化得到更清晰、更直观的展现,同时对于英烈后人开办的民宿,予以更加充分的关怀和支持,让红色精神传扬更加深入。三是创新手段,助推红色旅游体验提升。当下,旅行的意义已经不仅是对当地风景名胜的观赏,传统“走过、路过、看过”的单调游览内容已经让游客深感审美疲劳,因此,红色旅游提升应关注游客的旅游体验及其内在情感的满足。可将科技手段融入红色文旅发展中,让红色遗迹“活”起来。大力推动多媒体技术应用,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开发,积极打造智慧党建云平台,利用vr虚拟、5d影像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让红色历史“立起来”“活起来”,提高可视性、趣味性和感染力。同时,基于沉浸式的视角,注重历史场景的恢复与重现,激活历史叙事空间。红色文化遗存自带的年代感与故事性构成了其独特的吸引力,可以通过打造现场党课、重走抗战小路、过一天老区生活等设计,全景化再现当年根据地军民生产、生活、战斗的画面,使游客身临其境,获得丰富的游览体验,从而提升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