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民族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研究

(一)

文章来自方圆水木规划设计院转载请注明

文化旅游是个近些年被炒得很热,又总被景区规划专家滥用的概念。它想在宏观上达到“人口搬运”以集中刺激消费的作用,且不说这种人为制造的消费波峰在经济层面上有多大意义,单是旅游热点的挖掘和包装,围绕卖点建立产业链的可行性都很让人头疼,在网上也还找不到成熟的专家意见。在旅游总体规划相关专题里,方圆水木也只是提出这个产业的一般规律和面对的困难,并做出破题之尝试。

人口搬运对经济的刺激作用还有待证实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从已经成功的例子来看,热门文化旅游景区从来没有凭空创造出文化卖点,它是个在文化和产业上都非常复杂的旅游综合体,只能移植,培育,和保留文化,形成规模后再做旅游包装。涩谷和王府井,是两个最走极端的典型案例。涩谷是个系统规划的成熟旅游产品,早在以销售明星照片为旅游卖点的八十年代,它就想做成文化旅游景区,有针对性地聘请规划大师安藤忠雄做街道设计,但涩谷的文化内核仍然是自发形成的,它得益于政府和开发商对它的“遗弃”。涩谷文化产业的两大支点是,传统文化产业,如戏剧和电影;以及由潮男潮女领导的对传统文化的有意颠覆。前者是官方的,有组织的,带有景区规划的意图;后者是自发的,非理性的,充斥着对人为设计的不屑,二者和平共存的局面在中国很难形成,它要求有历史传统的景区不在乎先锋势力和边缘文化的渗透。日本人对社区有自治权,政府不敢得罪选民,所以涩谷那种奇装异服的文化景观才能幸存下来,而且涩谷族穿奇装异服也不是为了赚钱,服装多为手工缝制且以低价流通,当地文化拒绝承担带动经济的重任,它全靠进驻此地的特色店铺和科技企业支撑,涩谷典型的科技企业思维也很难被,靠卖票为生的中国旅游开发商们借鉴。

王府井是涩谷的反面,它自发形成的文化底蕴比涩谷厚重,体面得多,但后来被开发商直线做臭。连外文书店这种曾经让人仰视的地方,在创收压力下也开始向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出租摊位,卖假货,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相邻区域销售的进口cd的信誉。假货和高价真货横行,一瓶可乐,一包糖果可以卖到市场价格三倍以上,与它齐名且功能相似的西单却固守着品牌和平价文化,北京本地人于是给王府井贴上“旅游景区”,“专宰外地人”的标签,所以某些大商场-包括外文书店-才会出现整层零顾客,只有售货员偶然走动的惊悚场面。

方圆水木会在王府井西单专题中,进一步分析比较二者的差异化经营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