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材料汇报

大方县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

情况汇报

各位代表: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县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中部,居住着汉、彝、苗、白等24个民族,总人口108万,少数民族人口占33.2%,重点分布在少数民族乡,其中人口在5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彝族、苗族、白族等,由于历史、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边远乡村。目前全县有少数民族学校3所,其中民族中学1所,民族小学2所;“双语”教学点14个(其中:彝汉“双语”教学点4个,苗汉“双语”教学点5个,新增苗汉“双语”教学点3个,彝汉“双语”教学点2个);民族文化进校园学校24所。

二、我县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起步早,成效明显我县是多民族聚居地,具有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全省不可多得、极其珍贵的文化艺术宝库。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多次联合发文,要求在全县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以来,全县学校积极在学生中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培养了民族团结精神,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取得丰硕成果,为我县多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增进

—1—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这项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得到教育厅、民政厅的充分肯定。

(一)制度引领、措施有力。2010年,县教育局、民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方案》,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内容、形式、师资培养及“双语”教学提出了指导性意见;2012年,两部门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方案》,对各级各类学校进一步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各乡镇也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各项活动,并结合实际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示范带动,规范教学。2013年,县教育局、民政局联合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评选活动,以项目学校为依托,加强教材建设,规范教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至今,共评选了4所县级项目学校。各项目学校结合本地民族文化传统和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多形式的、符合教学规律和适合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并取得一大批研究成果。2008年以来,我县农民画多次参加中央、省、市作品展并获奖,被中国农民画艺术中心收藏2件、省群艺馆收藏3件、市文联收藏8件、群艺馆收藏20件、县文化馆收藏168件,各种报刊、书籍选用教师作品62幅,选用学生作品58幅。这些成果对学校强化民族文化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特色鲜明、精彩纷呈。顺德民族学校以富有当地—

2—

特色的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工艺、民族体育为主线,引导学校积极开展适合于本校的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不少学校还把民族元素与现代艺术形式结合起来,编排创作教学活动项目。如学校自编的校园集体舞《乌蒙欢歌》深受学生喜爱。目前,全县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学校达24所,在校学生54375人,占学生总数的32.07%;理化小学注重挖掘民族文化,不断丰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学校先后成立了“苗娃合唱团”、“彝娃合唱团”,专门演唱原生态苗歌彝歌。使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发扬。

三、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初具规模、亮点凸显

我县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发展势头良好,为我县多民族文化发展繁荣、传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师资队伍和民族文化传承人队伍得到加强。多年来,我县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鼓励、要求现有教师通过在职学习等形式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引进高学历教师、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民间文化艺术专才为兼职教师等方式,形成了一支学有专长、爱岗敬业的人才队伍。目前,全县共有专职教师近千名,其中国家级文化艺术传承人1名、县级传承人50余人。

(二)以“五个一”,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活动一是为学生推荐了《奢香夫人》、《我的祖国》、《永远的丰碑》等民族团结的书籍,增长民族知识;二是开展学唱民族歌、学跳

—3—民族舞等活动;三是组织学生观看《奢香夫人》电视剧,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四是利用教师研修时间开展民族团结座谈会(讨论会),学生开展“少数民族优秀人物事迹”故事会;五是在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月,组织学生参加《我为民族团结做贡献》征文比赛。同时,我县还利用民族文化渗透课程,促进课程改革。

(三)营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是广泛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在全县中小学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如大方顺德民族学校,抓住区位优势,用彝语教唱歌曲;马场镇抬沙小学、以扒小学,鼎新乡则鸡小学的农民画进校园活动;马场镇木空小学的木勺画、彩泥画,赫拉格小学的十字绣进校园活动,鼠场小学的泥塑等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等,二是在少年宫展览师生创作反映民族民间文化的摄影、书画、手工刺绣作品。如“芦笙节”的来历、“斗马”的来历、“苗年”的来历、民族服饰等,许多苗族文化成为师生创作的源泉。学校成了继承和发展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的一块园地、圣地,以人文教育为主轴的少数民族办学特色进一步得到彰显;三是民间艺人亲自到校指导师生开展刺绣学习活动。我县农民画家杨云珍、杨云富、吴正奎等民间艺人亲自到校指导师生开展刺绣学习活动;课间播放“苗娃彝娃合唱团”自唱的原生态苗歌,师生们在美妙的歌声中享受幸福。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7—责任分工、保障措施、绩效考核等内容。动员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在做好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切实抓好分步实施,为我县多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造就大批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学校,要广泛组织班级、年级之间的民族文化活动。不断充实和改进教学内容,使活动更有观赏性、更具教育功能。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成果展示展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