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安科技人才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当前科技人才现状
公安科技人才主要是指在公安机关从事科技信息化及信息技术工作的人员。目前,市局公安科技人才队伍的学历专业,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或电子类相关专业。市局***多名警察中,有专业背景的约**余名,不足1/10,且存在以下特点: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平均年龄偏高,绝大部分年龄阶层介于35-50岁之间;学历水平适中,大部分为本科毕业。
二、问题及原因
**市公安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人才的分配方式、交流模式、培训工作以及激励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人才的分配方式过于粗放。为了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市局每年都会向军转干人员中择优选择具有技术背景的干部,然后按照各业务部门提出的岗位需求进行统一分配。随着公安信息化纵深发展,公安信息化的建设越来越体现出跨警种、系统化的特点,公安信息化的应用越来越呈现出普及化、智能化的特点,再沿袭旧有的人才分配方式,一方面是造成专业人才的高消费,使专业人才长期从事简单的信息化应用操作工作;另一方面是导致信息化规划建设等专职岗位人员严重不足。因此,按类型分配使用信息化人才模式势在必行,规划建设人才队伍主要从专业人才中开源,而应用人才队伍应主要从非专业人才中挖潜。从这两年的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活动的评选结果来看,非专业人才创建的获奖项目占最大多数,这都充分说明了从非专业人员中内部挖潜是切实可行的,也为科技人才按需精细化分配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在科技兴警的战略大背景下,我市公安机关必须树立人才战略先导的理念,强化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完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等一整套聚智凝力的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和激发信息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实现以信息化为载体,推动警务机制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建立系统性培训机制,促进人才的素质提升。在单纯通过招警方式无法满足信息化工作需求的现实情况下,只有通过科学的、系统化的培训进行内部挖潜来缓解公安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根据不同警种、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特点,制定培训的范围和目标、任务,系统化地把培训工作纳入教育训练工作的整体范畴。
一是抓好新警培训。对新招收的新警、转岗到技术部门的民警,不分专业,统一进行任前信息化应用的强化培训,使所有新警都具备初级信息化应用和维护水平,能够胜任实战部门的信息化的日常需求,夯实信息化人才金字塔的塔基层。二是扩大师资力量。在现有内部培训的基础上,加强与社会培训机构和高校之间的合作,开展高层次、高水准的培训,有意识地培养我市公安信息化的精英领军人才。三是建立激励机制。目前我市各级公安机关对信息化人才的激励措施,主要着力点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科学的激励机制,必须包含政治待遇方面的激励措施。如果政治待遇方面的激励措施不能有效跟进,将导致信息化人才过早考虑转出专业领域,难以潜心科技信息化技术工作。因此,要有效延长信息化人才的技术生命力,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加强政治待遇方面的激励。建议对表现出色、成绩突出的信息化技术人才予以政策倾斜,一方面对技术过硬、综合素质强的信息化人才要重点培养,大胆使用。另一方面,许多信息化人才性格相对比较内向,且由于常年专研技术。组织、协调能力并不突出,加上立功受奖机会极少,难于与非技术民警取得提拔晋升的优势,可以建立单独的评判机制,建立符合技术工作相适应的积分制,达到一定累计积分,就可以提前晋升和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