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建“平安某某”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同志对“平安”创建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实行。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深刻领会创建“平安”的重大意义
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创建“平安”活动,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举措。我们要从这个高度来认识创建“平安”的重要意义,自觉地把这件大事认真抓实抓好。
第一,创建“平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要按照“五个统筹”来推进改革和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以人为本。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没有安定的社会秩序、良好的经济秩序、规范的市场秩序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就谈不上经济的快速持续协调发展,也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近年来,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完善,社会大局基本稳定。我们要保持这一良好势头,必须绷紧稳定这根弦,必须努力做好各项稳定工作,确保社会平安,以稳定促发展,以平安促进步。全。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第二,要切实加强群防群治网络建设。建设“平安”,必须加强群防群治网络建设,形成全民皆“兵”,才能有效打击犯罪,确保平安。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特别是要大力加强治安巡防队的建设和推进“千名保安保平安”工程。治安巡防队要在派出所民警带队下开展夜间区域性巡逻,加强对重点部位、地段的控制、守候,及时发现和制止犯罪。要充分发挥党员、团员、治安积极分子、退休干部职工和老退伍军人的作用,协助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要加强党支部、村(居)委会班子和治保会、调委会的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建设“平安”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基层政法组织建设,按要求配足警力,把更多的警力投入到基层维稳防范中去。要多渠道筹集群防群治经费,保证维稳工作的正常开展。今年×月×日成立的城区治安巡防大队,上岗一个月来,协助公安机关抓获违法犯罪人员多人,为维护城区的安宁作出了贡献。全市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花钱买平安”的思想认识,按照两办下发的号文件精神,在月号之前把治安巡防经费落实到位。总之,要通过有效的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把“平安”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要着力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把综合治理作为创建“平安”的重要举措来抓,突出抓教育、抓基层、抓基础。抓教育,主要是抓法制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抓基层,抓基础,主要是提高基层党政组织的保安能力和维稳水平,充分发挥他们在维护社会稳定上的管理、服务和教育职能。在农村,要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大力推行依法治乡、依法治村,促进民主管理。在城镇,要大力推行建设文明小区,强化小区维稳的安全责任,提高单位领导、干部职工和广大市民依法办事、文明办事和积极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各部门、各单位要抓好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切实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要重点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尤其要做好对后进和违法青少年的教育、帮教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定期认真分析城乡不稳定因素,及时把各种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加强信访工作,今年要对老上访户、越级上访户、重复上访户作一次认真清理,逐个逐类逐步加以解决相关问题。政法系统要以解决司法不公、执法难为突破口,妥善处理好各种上访案件,依法处理一批借上访之名破坏社会稳定的案件。要采取得力措施,大力加强危爆物品、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切实防止发生重大群死群伤的案件和事故。
第四,要不断强化“平安”创建力度。要坚持“党政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牵头,公安担当主力,块块为主实施,部门协调配合,群众积极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创,不断提高的工作局面。要总结提升以往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三创”经验,广泛开展平安乡镇(街道)、平安社区(村)和平安单位等“三创”活动,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活力,以一个个局部地区、一个个行业系统卓有成效的平安创建工作来打造、实现和保持全市大局的平安,积条条块块的小平安为整个的大平安。要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认真研究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规划,明确创建目标,严格创建标准,广泛宣传发动,稳步推进实施,确保质量和效果,特别是要坚决反对和杜绝一切形式主义、敷衍塞责、弄虚作假,一切涉嫌作秀、无益创建的行为。要通过行政手段、市场手段等组织、吸引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其中,使人人都成为“平安”的创建者、推动者和受益者。特别要注重培育司法机关与民众之间的亲和力,注重培养民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感,与社会保持一种和谐关系,受到民众的热烈响应,使“平安”创建步入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