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特色学校发展规划.

作者:胡方龚春燕编辑日期:2010-2-210:45:17点击数:

855

学校发展规划是近年来西方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它源于1977年英国“学校效能”研究,其根本目的就是改善学校管理、提高学校的效能。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过程应该体现学校管理者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新思考与新探索,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应该具有全局性与前瞻性特点。因此,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的蓝图,发展规划应当充分体现出学校自身发展的理念,应当是引领学校发展的行动纲领。正如英国戴维斯和艾里森在《学校发展规划》扉页中写的:“学校如果没有规划,必将导致失败。”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所学校文化的集成与目标愿景,折射出学校理性的光芒。因此,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应当通过系统分析学校发展的历史传统、深入挖掘学校资源,在学校办学理念指引下,确立学校特色办学目标,科学规划学校特色发展的道路,以促进学校特色建设科学、持续和稳定开展。

一、学校发展规划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一)认识学校发展规划的内涵

由于关注的重心、层次、内容以及形式等的不同,对学校发展规划的认识存在明显差异。简单概括,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把学校发展规划定义为围绕学校发展目标而设计的学校发展综合性方案;另一类则认为学校发展规划不仅仅是学校发展方案,更是一种管理方式的改变,是筹划或设计学校整体发展的活动或过程。前者注重静态的规划,把学校发展规划等同于形成一种文本;而后者则注重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既认为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文本,同时也认为是管理方式的更新,涉及相关的过程与活动等。

应该说,后一种内涵界定更能体现当代学校发展规划的本质属性。因为“方案”是预先的设想或记录该设想的文本,是人们脑中的或写在纸上的东西,是可能性的东西。将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显然不能仅仅求诸可能性本身。学校作为一个组织,“不是一架静态的机器,而是一个演变着的社会系统”,学校发展也不是一次性事件,这就决定了学校发展规划必然是一个“形成性概念”,存在着“持续调整”的需要。因此,从学校发展规划的最终本质归属来看,学校发展规划不是发展方案,更不是发展方案文本,而是“过程”,即关于学校发展的选择与思考过程、努力达成预期设想的管理过程、不断探索与反思学校潜能开发策略的学习过程、持续改进教育质量的(有计划的而不是盲目的)行动过程。

由此楚江亭教授指出,学校发展规划既是一种学校管理方式的更新,又是通过学校共同体成员来制订和实施学校发展综合性方案的过程,是为学校发展提供支持能力,并不断探索学校的发展策略,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而进行的管理行动。

(二)了解学校发展规划的基本特征

1.系统性。学校由各个部门组成,有负责课程教学的部门,有负责德育的部门,有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课外、校外活动的部门,也有负责家校、学校与社区之间联系的部门,各个部门构成学校组织系统。学校系统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和发展的,学校的发展不能割裂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而只有加强其联系,才能有效地促进学校系统的发展。因此学校发展规划必须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对学校今后发展作整体思考,做好宏观战略规划、中观策略规划和微观意义上的各部门行动规划,最终把它整合为有内在结构的整体的学校发展规划。

系统性还意味着学校发展规划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它强调自下而上、责任分担,强调在发展过程中关注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社区成员在过程中的广泛参与,是学校系统中各要素作用的调动与发挥。

2.引领性。学校发展规划不仅仅是制订或实施一种文本,更是立足学校实际,指向学校未来的发展。因此,学校发展规划的确定意味着学校办学理念的更新,它要求学校一班人对学校进行系统思考,不断反思、学习,对学校发展进行理性分析,并由此对学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策略、目标定位、发展内容及保障制度、监控措施等进行统筹规划,这一面向未来的发展规划带有明确的指向性、操作性,将在未来的发展周期内引领学校全面工作的开展。

3.行动性。学校发展规划不仅仅是提出学校发展的目标或设想,而是一个制订、实施和评价的系列活动与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改进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改善学校的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长期、持续、自觉的行动过程中,调动校内外各种积极因素,逐步开发学校及其所在社区的人力、社会和自然资源,发挥学校和社区的潜能,努力将学校组织的共同愿景一步步转化为现实。

4.发展性。学校发展规划承认未来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但同时强调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强调在不断反思、持续改进的学习过程中探索学校未来发展的策略。因此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与实施过程,其实质是开发学校自主发展能力的过程,即通过对学校管理进行系统的思考,关注学校管理结构的调整、行为的改变,在参与、体验、反思的过程中,对学校发展进行理性的分析,不断提高学校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

5.独特性。学校特色发展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诉求。通过特色学校建设这种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合理并充分利用学校的既有资源,发掘并扩大优质资源,从而在国家有限的教育投入下吸引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校的更好发展是学校发展的趋势所在。因此在学校发展规划制订中,既要挖掘和发展学校已有特色资源,也要对学校未来的特色建设作出规划和保障,并以规划的实施来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彰显。

二、如何制定特色学校发展规划

(一)特色学校发展规划以提炼和形成学校特色、学校文化为目标

“学校发展规划以学校目标为核心,这样的目标体现了利益相关者对学校的要求,目标可以起到引领作用,同时也是学校对社会的一种承诺,对学校自身具有约束作用,这样的目标推动学校不断进步,也在约束学校的办学行为不偏离方向。”积极地发掘、提炼、建设和发展凸显本校的办学特色,是学校发展规划制订与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制订学校发展规划过程中,办学特色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文字的表述,重要的是这种表述背后所蕴含的教育理念是不是适合本校发展的实际,是不是本校长期一以贯之和今后需要持之以恒的。同时,制订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有意识的设计,整合学校各种要素和资源,挖掘学校内在的发展潜力,使学校的深层文化凸显出来,使它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长久的可持续的内在驱动力。

(二)特色发展规划的战略部署

1.对特色资源的调查与分析

在规划制订过程中,首先要摸清自己的“家底”,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分析本校的发展基础、优势和薄弱环节,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着力挖掘学校特色资源,找准特色定位和突破口。学校特色是学校长期积累所形成的,是学校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特色学校发展规划中要首先关注学校的历史传统、敬重学校的文化积累,回到学校的历史文化中重新发现、解读和建构学校思想和文化资源,使之符合时代精神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比如,要考虑学校原有的基础条件、传统、校风、教师队伍素质、生源状况,等等。再比如,应关注学校的社区文化,包括地区特色、社会环境、社区成员素质和传统文化特色等,这是构建学校特色的“社会土壤”。

在此基础上,明确学校的应为与能为,然后确立规划的目标与重点,才能有的放矢,确实促进学校理性、健康的发展。分析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现状是学校发展规划制订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有助于明确学校发展规划工作的起点。

2.凝练学校的教育哲学

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共同体的教育理想和团体哲学信奉,它是学校办学的核心,对学校所有工作都有指导价值。学校发展规划的这一部分内容,是最困难也是最有价值的。学校管理团体应当把形成学校教育哲学当成学校日常工作的中心要素,把它当作一项持续进行、动态发展和永无止境的工作,因为它关乎学校存在的价值、学校成员共同前进的方向以及学校所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

学校教育哲学的提炼与形成也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关键,它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精神内核,它决定了每所学校的外显行为的区别。不同的哲学可以使人们的行为表现出相应的差异。作为独立的组织文化共同体,学校内部必须具有体现本校特色的教育哲学,而这种哲学观也规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这也就是为什么一提到清华,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其“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的治学主张,一提到北大,首先涌入人们脑海的肯定是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因为事实上,这种教育哲学已经成为他们独特的身份标志深入人心了。

在教育哲学的形成过程中,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组织一个有各方人士参与的规划团队,这个团队可以由专家、校长、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等成员组成。

3.以特色项目建设作为特色学校发展规划的重点。制订特色学校发展规划,选择优先发展的特色项目至关重要。特色项目代表着特色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特色学校的建设必须以此为突破口,在发展规划中给予其特别的关注。比如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倾斜,使特色项目在学校发展中尽快形成领军优势。学校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系统的发展涉及到内部诸要素的协调发展,但协调发展不等于同步发展。如果不确定优先发展的特色项目,校长和学校教职员工在整个特色系统的建设中平均用力,学校发展仍将处于常规的运作态势当中,这必然会降低学校特色建设的效率与效果。当然,确定每项优先发展的特色项目有其内在标准,它必须与学校特色的突破口相结合,选择特色课程建设、特色德育资源开发、特色教学改革、特色师资队伍建设等某一个特色要素进行优先建设,力求使原有特色深化、扩充或凸显,充分体现学校的教育哲学;在确定优先发展特色项目时,要发动学校共同体成员参加,尤其要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参与选择项目、对此产生认同并把它与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这一点至关重要。

4.拟订特色发展规划的实施计划

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其重要意义并不在于拿出一个文本或方案,关键在于实施,因此学校发展规划更强调规划的执行“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凸显学校特色。因此,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教育哲学、优先发展的特色项目,拟订切合学校实际的、全员参与的、具体可行的实施计划是规划得以落实的先决条件。比如对学校教育哲学的深度解读,在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中如何落实、体现学校的教育哲学;比如对特色项目的优先发展,在师资、课程、教学、德育、评价等方面如何体现,等等,都需要根据总体发展目标进行时间、人员、任务的划分与具体落实。同时,在实施计划中,也应充分考虑对规划执行的监控和保障,将保障措施、监控和评价体系等纳入到实施计划中。它有助于学校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和修订规划。

特色学校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也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的学校整体变革,它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特色规划的制订、实施、评价与调控过程必将深入、有力地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工作。

(摘自《人民教育》2010年第1期)

每一所学校都是潜在的特色学校——关于特色学校的七点认识

作者:傅国亮编辑日期:2010-2-210:04:27点击数:

531

关于特色学校的建设与发展,重庆市教委、重庆市教科院进行了十几年的研究,成果丰富。包括出版了关于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的一本书,其中关于特色学校发展的理论、策略、经验已经很详尽了。这里只是就特色学校的七个思考到的问题和大家交流。

第一点,什么是特色学校。这应该是特色学校研究的一个基本概念,一个核心概念。特色学校所有的理论策略都是在这个基本概念上生发出来的。因此对这个基本概念和核心概念的研究应当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而且应该下点功夫进行研究。重庆的一些文章谈到,“特色”指的就是事物的特殊色彩和风格,独具特点的或者与众不同的,这是一般词典上对特色的解释。关于特色学校,重庆教科院胡方在《人民教育》上发表的文章中下了一个定义,她说:特色学校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本校的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稳定的、优质的办学风格与优秀的办学成果的学校。我想这是非常科学、严谨的—个定义,我们也赞同。那么我要发表的观点是什么呢。我不是专门研究特色学校的,但思考一个事物的定义,总是习惯用—句话直击一个概念的要义。所以我认为用简洁的话来说“特色学校就是个性化的学校”:这句话我再解释一下,就是“特色学校是认识和优化了个性的学校”。这两句话加在一起,就是我对特色学校的理解,即“特色学校就是个性化的学校,是认识和优化了个性的学校”。

特色就是个性,个性就是特色。这应该是特色学校的核心要素或者说核心理念,借用哲学上的一个观点,哲人毛泽东说过,“人”,你是见不到的,谁见过“人”。你见到的都是具体的人,男人、女人,男人和女人也是抽象的,实际上你见到的“人”,就是张三或李四。同样,你也见不到一个“学校”,你见到的只能是一个具体的学校,比如说是重庆市的谢家湾小学或者人和街小学,而不存在着一个“学校”。在哲学上,“学校”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校”在具体的生活中,它必须表现为一个具体的学校。我讲这个哲学观点是想强调,一旦是具体的学校,它定是一个个性的学校。所以我就有一个结论,叫作:每一所学校都是—所潜在的特色学校,每一所学校都可以发展为特色学校。就是说,你这个学校作为一个具体的学校,其实你已经是一个个性的学校。问题是你有没有认识自己的个性,你有没有优化自己的个性。所以我讲特色学校是认识和优化了个性的学校。每—所学校就是一所潜在的特色学校,每—所学校都可能发展成为特色学校。

第二点,特色学校与重点校、示范校的区别。

重点校和示范校的特点,一是少数,二是特殊。因此,它们不具有推广性。也就是说,不可能所有的学校都成为重点校,所有的学校也不可能都成为示范校,否则就没有所谓重点校和示范校了。特色学校恰恰是避免了这些问题,我们认为特色学校可以是多数的学校,甚至是全体的学校。这是它的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普遍性的。

它不像重点学校具有特殊性,重点学校的特殊性在于生源是特殊的,它的生源是经过选拔的。但是特色学校,不需要具备这些特殊的因素。因此,特色学校是可以推广的。重庆市教委副主任钟燕的文章讲了一个情况,西方国家很重视特色学校的建设,而且是政府统一规划引导。当前英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发展特色学校,英国教育部长2003年宣布,英国所有的中等学校都将成为特色学校。英国教育部长的决定印证了我们的观点,他要求英国所有的中等学校都将成为特色学校。这就是我们讲的观点,所有的学校都是潜在的特色学校,都可以发展成为特色学校。特色学校优于重点校、示范校的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是可以推广的。它可以成为大多数学校追求的目标,甚至是所有学校追求的目标。而重点校是不可能成为所有学校追求的目标的,包括国家的财力,它也不可能给你所有学校这么大的投入。

第三点,特色学校的意义在哪里。

我认为至少是三点。第一是学校发展的普遍性。我们论证了:特色学校是所有学校都可以追求的目标,这就可以激发所有学校办学的活力,增强调动所有学校办学的自信。以前有些校长说,你让我去追求办一个北京四中,绝对不可能。我的生源达不到,我的教师达不到,我的投入达不到。但是,特色学校不是这样一个概念,它是可以经过自我认识和优化本身独具的资源,“生长”为一个特色学校。这种所有学校都具有“生长”因素的普遍性,就可以调动所有学校尤其是一般学校校长办学的积极性,调动所有学校尤其是一般学校老师教育的积极性。所有学校的普遍发展,尤其是一般校的内涵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质的追求。因此,特色学校的普遍建设必将加快推动实现我们追求的教育公平,意义不可小觑。

第二是学校发展的有效性。特色学校就是个性化学校,或者说是认识和优化了个性的学校。当你找到了学校个性的优势,个性的资源之后,你也就找到了适合你学校发展的道路。我们平时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学校发展的道路也是同一个道理,适合你学校个性发展的道路才是最好的道路。你这个学校没有那种条件,你去追求重点校、示范校的道路,那么你永远不会成功。但是如果你找到了适合你发展的道路,那么,这个学校的活力就被激发了,这个学校的面貌就改变了,甚至这个学校的命运都改变了。很多实验学校都有这样的经验。

第三特色学校的发展建设是教育战略转移时期的一项重大策略。当前,宏观地来看教育形势有两个观点:从国家角度来看,它是处于第二次重大转折。第一次重大转折,是把中国从一个人口资源大国转变为一个人力资源大国。至少有三个标志。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在上个世纪末实现了“普九”,到本世纪初,我们又完成了“两基”攻坚的最后任务,使整个未来劳动者平均受教育的年限提高到11年,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我们从一个人口负担很重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人力资源大国。现在国家提出第二次战略转移,就是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变成人力资源强国。从教育角度来看,教育发展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它有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中国教育的发展由以数量发展为主转变为以质量提高为主的新的历史时期。这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战略转变。在这两大背景之下,特色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特色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让所有的学校都激发起办学的活力,必将有助于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倡导创办与发展特色学校,是实现这两个转折或者是说适应这两个转折的一项重要的策略、措施。

第四点,特色学校不是偏科发展,或者说特色学校不是偏科学校。

有人质疑特色学校,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全面育人、全面发展,不宜提倡办特色学校,因为办特色学校就容易发生偏科,造成育人上的片面发展,我们认为这种顾虑也不无依据。但从特色学校的本义上来说,所谓的质疑和我们主张的特色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是不同的。第一,我们所主张的特色学校的发展的基本方针是全面发展,办有特色,而不是离开了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去片面地发展某一个特色。第二,我们办特色学校的成功经验都表明,办得好的特色学校都是既有鲜明的特色,又有全面发展的扎实基础,特色和全面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的。第三,在特色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了作中,我们始终注意避免和纠正偏科发展的倾向。

第五点,特色学校不等同于特长学校。

至少有三点区别,一是特色不是特长。特长是指特有的专长,如艺术、体育和科技等方面的特殊专长,主要是指专业技术的特长。特色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而且是具有文化价值的概念。二是特色学校不是特长学校,但是特色学校包含着一些特长学校,也就说那些以特长为特色发展的学校,它掌握的好应该也是特色学校的一类或者一部分三是特色学校和特长学校的一个重要区别是,特长学校更多地着重于知识层面,或者说是技能层面的发展,而特色学校更多的是着重于文化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发展。就是说,特色学校最深层的追求是人的发展,正如新课程里面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即我们的教育不是教给了学生什么,而是发展了学生什么,比如你是教数学的,不是你教给了学生什么数学知识,而是从教给的数学知识中发展了学生什么能力,发展了学生什么思维能力,而不是哪个知识点,这是一种区别。这种区别是一种质的区别,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进步,是一个教育上的

飞跃。

第六点,特色学校是独特的,但不是唯一的。

不管是个性的因素,还是某种资源的因素或某种文化的因素而“生长”的特色学校,如湖北葛州坝实验小学,它的特色是水电文化。葛洲坝小学因葛洲坝水电工程而兴,他们认识了学校的特殊资源,优化了它的特殊资源,调动了老师和学生的激情,所以成为了一个水电文化的特色学校。再比如,以英雄命名的学校董存瑞中学,则是以弘扬董存瑞精神为特色,确实具有某种独特性。但是,我们要强调的是:这种独特性不能理解为唯一性,特色学校不具有唯一性,不是说特色学校的“特色”必须是唯—独特的。比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甲学校可以是,乙学校也可以是,不能说有了一个书法特色学校,其他学校就不能办书法特色学校了,如果有董存瑞小学,它的精神资源与董存瑞中学是一样的,同样也可以把它办成一个特色学校。

关于这一点,许多专家也看到了。一位专家就说,你们都是独特的,但你们又是共有一种优势的资源,你就应当做到:人有我优,人

优我强。第七点,特色学校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统一性。

特色学校冲破了以前的“千校一面”的局面。记得上世纪80年代教育体制改革以后,就有很多要打破“千校一面”的呼声,而特色学校的建设恰恰是打破“千校一面”的多元发展之路。特色学校既是个性化学校,又是多样化学校。个性和多样性实际上是同一个意思、同一个概念,它只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个性就是多样化、多样化就是个性,你讲多样化,必须是各有个性才会多样化;你承认个性,众多个性的逻辑结果必然是多样化。个性和多样化,在我们的认识领域里现在好像是很平常的两个概念,但是十几年前,讲个性是很慎重的。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写上了“尊重世界的多样性”,承认了多样性也就承认了个性,这是思想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和跨越。多样化的观点是一个认识世界的根本性的观点,在小学品德课本编写中,我就提这个观点,告诉小学生自然界的美是因为自然界是多样性的,不管小学生懂不懂多样性,这是一种期待,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期待,等到他懂的时候就成为了他看世界的一个基本观点。

同时要强调,特色学校又有统一性,这个统一性就统一在我们基础教育的办学目的、办学目标上。我们办特色学校不是为了特色而特色,而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更好地实现育人的目标。关于基础教育的目标任务,有一个说法就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既要注重中小学生知识的获得,又要关注中小学生精神的成长,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对他一生起作用、影响他一生的不是某一种技术、知识和技能,而是他的精神世界,是他的信仰、价值观和感情,是这些东西决定他的一生发展和幸福。特色学校不只是要教学生书法,能写一手好字,或者说习得某种技能,应该是通过“学习”教给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和精神的成长,否则我们

办特色学校就舍本求末了。

这第七点我要强调的是,不管我们要办什么学校,它最后有一个根本的东西就是教育的目标,这个教育的目标,我想用一位教育专家的话来表达,也是一个教育的忠告。即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他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活得智慧、道德和幸福。”这应当是我们一切教育工作和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终极追求。

(摘自《人民教育》2009年第3—4期)

第二篇:学校特色建设发展规划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

学校特色建设发展规划

(2012年9月——2014年6月)

——增强文化底蕴,建设书香校园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美化绿化校园,营造文化氛围,增强文化底蕴,建设书香校园,从而丰富学校内涵,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

二、总体目标

完善各种制度,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围绕建设“书香校园”的指导思想,充分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创造书香氛围浓郁的校园环境。以“让读书成为习惯”为主题,以“精读百书活动”为载体,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积极倡导全体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使师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不断更新观念,拓宽视野,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按照“师生主体、全员参与”的工作思路和“内容充实、形式多样、鼓励创新、持之以恒”的工作要求,大力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活动。让全体师生真正认识到“山登绝顶我为峰,书读深处品自高”内涵。通过创建“书香校园”,努力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以丰富师生精神生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在校园内营造一种“书声琅琅,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

2.积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努力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读写能力,夯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

3.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引导老师、家长一同参与读书活动,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营造书香班级

4.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突显其教育功能,从而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三、领导机构

组长:陈宝平

副组长:赵建忠何如美

成员:各处室主任、各语文老师和各班主任

三、阶段目标与建设内容

(一)20

12、10—20

13、1

把读书活动作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突显学校特色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加强对读书活动的领导,成立专门的“创建书香校园”活动领导机构,为活动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学校加强规范管理,把此活动纳入学校常规工作进行管理。

1、宣传发动

利用校广播站和主题班会、教师大会、教研组会议等,广泛宣传“书香校园”建设活动方案,使全校师生了解读书活动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2.认真制定营造书香班级读书活动计划。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确

保建设活动有序高效开展。

3.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把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在人、

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具体为:一是更新一套智能广播糸统,变刺耳的铃声为悦耳动听的旋律;二是新建升旗台,让国旗下的校园更加充满活力。

3.将书香校园建设工作与优秀班主任评选、年终考核以及晋级评优等工作结合起来

4.明确阅读要求:学生方面:要求学生做好《精读百书》读书笔记(内容可以是摘抄

精美词句、内容摘要、阅读赏析、收获等。名言警句每周15条;赏析、读后感等每周一篇),(此项作为常规检查内容。)

教师方面:通过开展以“博览群书,做学者型师长”为主题的读书活动,使教师逐渐把读书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内在需求,自觉从德和学两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打造一支业务精湛

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通过活动,让教师亲近书籍,多读好书,使阅读成为教师最为自然的生活状态,用阅读让“师生的精神亮丽起来”。具体任务:一学年完成一万字的读书笔记任务,(内容可以是精读《高效课堂》解密、教育教学方面的资料等);每学期至少完成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和一篇教学反思。(此项作为常规检查内容。)

班级方面。建立班级图书角,发动学生捐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捐一本看百本”的好处。

5.营造氛围: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突出我校浓郁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班级醒目的位置张贴创建“书香校园”的宣传画、警示语、口号等,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2)班级环境建设能够彰显班级文化。板报、图书角等创意新颖,给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每个班级的学生在老师帮助下,收集有关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制作读书小报,并组织评比活动,将优秀小报展示在各班走廊墙面上,相互学习,营造良好的书香班级氛围。并积极发挥广播站的作用,开办好书介绍、读书心得、每周一诗(词)等栏目,引导学生诵读经典。

(二)20

13、1—20

13、6年继续围绕创建书香校园的建设思想,本着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环境育人的原则,我校将从以下多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环境文化建设,突显其育人功能

1.学校的环境建设,都紧紧围绕“书香”二字做文章。即任何一个场所都能够感觉到文化的感染力或者文化的氛围。主要增添的建设有:

a、校园美化。一是路面的硬化与校园的绿化,二是建设学校周围的树林,修建林中小道、休息学习的椅、凳等,把校园周边的树林建设成为集休闲、娱乐、读书的好场所

b、文化长廊。操场四周建成既能够展现校园风采又能展示师生风采的展示长廓,,同时包容文化信息的综合性的文化长廊。

c、作品画廊。教学楼每层楼道墙面上都设置成学生的优秀作品画廊,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景画廊。

2.在2012年书香校园建设的基础上,使读书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自觉化,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重点是以下方面:

(1)语文教师上好兴趣阅读欣赏课

根据图书室安排,各班每月定期到图书室阅读与借书。

围绕每月阅读主题,上好指导课。①激发兴趣②读物介绍③工具书使用方法指导④阅读方法指导等

(2)举办读书展览

各班定期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经典名句、“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___”、“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在学习园地中展出,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及书中的部分内容,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组织学生积极投稿,各班发表作品一学年不少于5篇。

(3)积极开展教师的读书活动

充实图书阅览室的读书书目,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个人修养,每学期完成读书笔记5000字以上,教学论文、教学反思各至少一篇。

3.落实评价

(1)每位学生要建立自己的读书成长册,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读书笔记,学期结束展示评比。

(2)学校每学期要进行“读书之星”、“书香班级”的评比活动,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三)20

13、9—20

14、6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四)经费保障

设立传统体育项目(乒乓球)发展专项基金,包括校本课程开发经费、课题研究经费、训练经费、教师培训经费、竞赛经费、奖励经费等。

河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