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校建筑抗震的思考|学校建筑抗震等级
摘要。地震中,许多学校的建筑坍塌破坏严重,而学校又是大量师生每天所在的工作生活的场所,校内各类建筑繁多密集,因此造成的损失破坏巨大。首先,对汶川地震中灾害较重的一些学校建筑进行分析和研究;其次,对于其中部分建筑的抗震设计方面做一些调查,再次,还有一部分学校建筑在施工上存在一些缺陷。基于以上的一些调查和研究,我对学校的各方面抗震设计提出一些对策和观点。
关键词:抗震学校结构形式使用者
我国地处地球上最活跃的两个地震带之一,东部是环太平洋地震带而西部又有欧亚地震带经过的路线;因此我国历来就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近年来地震频发,尤其是08年的“512”汶川地震,伤亡惨重影响深远。在这场地震中,许多学校的建筑坍塌破坏严重,而学校又是大量师生每天所在的工作生活的场所,校内各类建筑繁多密集,因此造成的损失破坏巨大。本人作为一些学校建筑的主要设计者,对学校的各类建筑抗震设计等方面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首先,对汶川地震中灾害较重的的一些学校建筑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产生坍塌破坏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部分学校的建筑新旧程度相差太大,有些建筑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完工使用的,当时的施工技术和材料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第二,部分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较低,并且有些建筑的抗震设计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第三,使用学校建筑物的人员大多数是青少年,当地震发生时,人员密集且自救能力较弱。因此,解决此类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同时确保施工质量,使建筑物具有抵抗中大地震的能力。
其次,对于其中部分建筑的抗震设计方面做一些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学校的建筑选址、结构形式和布置、楼板类型、使用情况和维护情况等。调查后发现其中由于建造的年代不同,结构的形式多种多样,从最古老的木结构、砖石结构一直到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现在的型钢混凝土结构都有使用。各式建筑都聚集在校内,而各自的抗震设防标准又不尽相同,导致在地震到来时,部分低标准的建筑损坏进而影响到其他建筑,造成连锁反应。另外,也有些学校的选址不当,把学校选在山脚下、水库边甚至一些高耸的山坡上,这些地方都是规范所规定的抗震不利地段。据汶川地震的有关数据显示,某县城1517幢建筑,有近800幢坐落在山脚下,占到了总数的50%以上,这对于抗震来说非常不利。
在建筑的抗震设计上,也有很多学校建筑有不利和不太规范的设计,导致建筑自身抗震能力下降。由于学校建筑的特殊性,有部分学校采用了一列教室加两端的通长走廊的布置形式,形成了单跨加一侧(两侧)悬挑结构,即单跨框架结构;而此类结构抗震性能较差,一旦地震中单跨的某一根柱子破坏,则整个结构就有可能坍塌。有些学校为了追求个性突出特点,在主教学楼的平面布置上别具一格,比如说设计平面上的凹凸相差过大,虽然能改善建筑的立面效果,但是在抗震方面付出的代价却是相当之大。也有些教学楼中有比较大的阶梯教室,室内的地坪也要做成台阶状,引起结果就是要么层高过大,要么该层的楼板有较大的高差错落。以上这些都是抗震规范中规定的平面不规则的典型,在抗震设计中应该避免。
再次,还有一部分学校建筑在施工上存在一些缺陷;有些建筑由于地基条件不好同时又未做好地基处理或者分成几部分施工同时没好施工缝等,造成了沉降不均匀,拉裂了墙体等。还有些教学楼的教室或者卫生间有渗水开裂等现象却没有及时的补救,降低了结构的使用寿命。这些都对建筑的抗震能力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降低。
基于以上的一些调查和研究,我对学校的各方面抗震设计提出一些对策和观点。必须从选址、设计到施工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有些目前抗震不合理的校内建筑,应该进行抗震加固。
第一,要注重学校的选址;根据抗震规范的要求,选址应该尽量选在有稳定基岩、坚硬土,密实、开阔、平坦、均匀的中硬土上;若当地没有抗震有利地段,则应该避免放在软弱土,液化土,陡坡、陡坎、河岸以及状态明显不均匀的不利地段上。如果地基需要进行处理,则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做好处理。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3.陈青青.提高学校建筑抗震能力若干对策与探讨.福建建设科技,2010.no.3:22-24
作者:张弦波出生年月(1982年5月9日)性别:男,职称: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籍贯:浙江金华,民族:汉,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结构工程
赵永洪:1972年11月,男,注册岩土工程师,汉族,本科,研究方向:岩土工程,籍贯:四川三台,民族:汉单位:浙江中材工程勘测设计有限公司,邮编31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