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再认识 对跨文化交流的认识
2012年2月13日至14日,有幸聆听了北师大钱志亮教授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专题讲座,他语言风趣幽默,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听后我受益匪浅,对学校文化建设有了新的认识。
认识一:学校文化是让校园有“魂”
学校文化应该涵盖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思想。
作为物质层面的校园文化,主要是外在形式上的体现,如校园的整体布局、建筑物的风格设计、教学设施设备的功能性和先进性、校区及周边的绿化、美化和人文景观的设置等。精神层面的校园文化,包括师德师风的建设、校风学风的培植、校园环境的整治、行为习惯的陶冶、形式多样的活动、张弛有序的氛围、严禁向上的风气等等,这都是我们值得探讨的课题。杭州萧山银河实验小学的校园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七幢大楼连缀成北斗七星的格局,并分别被冠于“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楼之名,而且每幢楼都有其深刻的寓意。校园的建设格局就像一张美丽的网,呵护孩子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保持纯真、快乐与勇气。这样的校园,学生置身银河便是置身故事,置身人性的美好中。它不仅是一座学校,更是一座艺术的殿堂。所以,探究校园文化建设,如何将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灵魂”有机融合、相得益彰,而不是生拉硬扯,这是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认识二:“软”文化比“硬”文化更重要
近来“学校文化”一词,频繁出现在东胜教育界各种场合与交流中。通过学习和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我强烈的感受到,学校文化绝不仅仅是校园内人文景观的美化和警句标语、名人画像的外现包装(即“硬”文化,形象文化)。它更应该是学校内在品质与观念在师生行为中的一种具体体现,是学校办学传统与风尚在整个校园内的一种自然流露(即“软”文化,行为文化)。比如:在东胜五小,大家都把自己的工作视为一种责任,在校园内产生一种积极的行为导向。虽然学校不签到,但每个人都是自觉的,而不是停留在制度的监督约束之下的;虽然校园简陋设备残缺近似蜗居族,但每个人所表现出的是自信与大气,教学质量很高,操作信息技术能力很强;虽然考核等业绩不张榜不排名,在会议上听不到批评声,但每个人的团队意识很强,形成你争我赶又不失和谐的局面……拿我们校长的话说是“硬件不硬,软件也不软”。大家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感到充实与快乐,在艰苦付出的过程中获得成就与幸福。大家的这些行动汇集起来,形成的这种风气和氛围,催人敬业奉献、认真负责,自觉把工作做好;使人勤学好问、不甘落后,最大可能地展现出自己的价值;让人团结友善、互相理解,真正体验到助人为乐的感受。这样一种很有个性的氛围与风气,就是学校优良文化的软实力。它是学校人心所向的,师生发自内心认同的,全体师生员工自觉力行与维护的。它在学校发挥着凝聚人、规范人、激励人的作用,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统帅。正如钱钟书大师所言:所谓大学者,大师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只有积淀了富有内涵的学校软文化才有传承的价值。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在文化日里举行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和阅读活动。比如“法兰西文化日”是以法国著名作家都德的诞生日确定的,在活动期间,全校掀起一场“阅读都德”以及“阅读法国”的校园活动。这样做的初衷,李希贵校长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风光不再,尤其是网络、多媒体的出现,书籍的地位已经在年轻一代的心中大打折扣,因此如何引领孩子们读书成为校园里的重要使命”。
因此,我们避免在模仿中丢失一所学校个性化的精神和追求,丢失学校富有生命活力的文化因素。当我们面对千人一面,千校一风的景象,那何止是一个心痛了得。
再次,我认为督导部门对学校的评估体系需要转型。只有开放的、多元化的、务实的评价,才会引导学校呈现“百花齐放”的个性文化。我们呼唤新的评估体系出台,呼唤真正的校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