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科技局工作报告

今年以来,全区科技工作以“拼搏两载,超越期待”为导向,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紧扣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实施科技创新“八大行动”,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份额,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1、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

(1)全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36%;

(2)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471.6亿元,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1%;

(3)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02件;

(4)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达120人;

(5)创新型园区内企业研发总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5.24%;

(6)全区企业研发机构总数达278家;

(7)新公示高新技术企业88家,累计将达296家。

2、知识产权保护

全区专利申请量16088件,专利授权量612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5044件,发明专利授权422件。

3、产学研活动

组织科技对接活动20次,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05项。

4、争取上级科技项目

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990项,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47项,争取经费2.54亿元。

二、科技创新“八大行动”成效显著

(一)“创新园区建设行动”强力推进

1、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提速。围绕“两个一千”和“研发总投入占比达5%”的目标,加快项目推进,加强平台打造,全力推进“一核四园”建设。组织编制了“武进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路线图”、“武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技术路线图”,通过了“国家火炬计划武进新材料产业基地”复核。重点支持石墨烯研究院和石墨烯科技产业园的建设,围绕石墨烯超级电容器、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材料等领域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为新材料产业成为我区第二个千亿级新兴产业打下基础。四大园区入库企业167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05.38亿元,同比增长61.9%;园区企业研发总投入经费支出21.25亿元,占园区营业总收入的5.24%;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3家,申请专利1117件,其中发明专利242件,授权发明专利56件;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03项,获得经费11610万元,其中3个项目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占全区43%;新增两站三中心21个。

2、西太湖科技城产业规划蓝图绘就。西太湖科技城建设是加快常州转型升级、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区抓住重大机遇,坚持“围绕碳科技做文章,建设以石墨烯为突破、以碳纤维等先进碳材料为主导、以其他相关新材料为补充的国家级新材料特色产业园区”的定位,瞄准“建成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突出亮点,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端产业,长三角未来发展新的增长极”的目标,认真组织产业规划的编制。我局积极参与规划的制订完善,加快集聚创新资源,努力推进筹建工作。目前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已开发全球首款手机用石墨烯电容触摸屏,并走向市场。冯冠平教授领衔的石墨烯产业化团队落户。石墨烯科技产业园签约,引进了国内最大的碳纤维材料企业—鹰游集团神鹰碳塑等一批碳科技企业。

(二)“高新企业培育行动”成效显著

1、创新型企业不断增加。以“510”行动计划、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为依托,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一方面组织53家高企参加复审,通过(含公示)51家,通过率达96%;另一方面全力培育新高企,组织常州创胜特尔数控机床设备有限公司等96家企业申报高企,公示88家,高企总数首次列全市第一。此外,140家企业成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企业,12家企业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新增知识产权创新企业14家、民营科技型企业652家。

2、企业创新能力有效提升。深入实施《xx市xx区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推进方案》,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和辅导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加快企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全区90%以上的大中型内资企业建有研发机构。进一步加大专利资助力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持续发展力。组织申报国家重点新产品34只,新增省高新产品311只,省高新产品产值达134.7亿元。研究开发项目备案达1095项。

3、高新技术产业更快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我区新兴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以培育壮大智能装备制造、以先进碳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绿色建筑等三个千亿级新兴产业为目标,集成各类科技资源。围绕半导体照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等领域,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攻克关键技术,开发重大产品,打造创新平台,培育优势企业,发展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新材料产业成为全区第二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武进半导体照明应用技术研究院和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州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常州国家半导体照明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常州湖塘新型色织面料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武进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等三大“国”字号基地功能。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273亿元,占工业投资的50.4%。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71.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1%,增幅14.8%。

(三)“科技项目突破行动”取得实效

1、重大科技项目亮点频现。在上级科技项目采取限额申报的情况下,我局根据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和上级科技部门指引方向,深入挖掘项目源,努力争取上级资源,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提供动力。组织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990项,立项347项,争取经费2.54亿元。其中创生医疗器械(中国)有限公司的“生物活性可降解吸收的医用镁合金骨植入器件研发与产业化”等7个项目入围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占全市的47%,创历年之最;28家企业获国家创新基金支持,8家中小企业获省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支持,列全市第一;12个项目获省科技支撑(工业)项目支撑,项目数和经费数列全省第一,其中机器人、半导体照明、碳材料产业等领域的6个项目入围重点项目,占全省的11%、全市的86%。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九)基层科技工作稳中有进

各地认真贯彻全区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积极组织参加全区“科技创新推进月”活动。高新区、湖塘镇、遥观镇、前黄镇、牛塘镇、嘉泽镇等修订完善了科技创新奖励政策,加大了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申请等方面的奖励力度,遥观镇成为全区第一个设立产学研专项奖励资金的乡镇。全区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较好的有高新区、经发区、湟里镇。高新区和郑陆、横林、前黄、遥观、礼嘉等镇的高企培育工作走在全区前列。各镇均把申报和实施上级科技项目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75%的乡镇完成了申报任务,郑陆镇的申报数与立项数居全区各镇第一,高新区3个项目、经发区和遥观镇各1个项目被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其中常州强力电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型平板显示用彩色光阻及黑色光阻关键材料高感度光引发剂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打破了国际垄断,完善了国内平板显示配套产业链。高新区、经发区、遥观镇争取上级经费居全区前三,其中高新区超亿元,经发区近4000万元,遥观镇超1000万元。在科技平台建设上,经发区的“以色列科技孵化园”成功申报“中以(常州)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成为xx市以色列产业“两园一中心”之一。西太湖国际智慧园晋升国家级孵化器。全国首家石墨烯研究院——江南石墨烯研究院以及常州石墨烯科技产业园投入运营。横林镇新兴产业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市级孵化器,重点培育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牛塘镇、高新区、横林镇专利工作成绩突出,牛塘镇1项发明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高新区成功获批江苏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在产学研合作上,各镇、开发区各显神通,为企业创新搭建平台。牛塘镇与大连理工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遥观镇与东南大学、高新区与南京邮电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洛阳镇与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开展了针对性较强的对接活动。在“科技创新推进月”活动期间,高新区举办9场系列活动;遥观镇全年组织产学研活动20余次,成为全市首批“产学研创新示范基地”。基层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继遥观镇之后,横林镇成为全区第二个省创新型试点镇。

从总体上看,我区科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体现了拼搏,实现了超越,呈现了精彩,展现了作为,我局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与管理压力巨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艰难;专利授权量和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提升压力巨大;对已立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管理需要加强;高端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的引进难度较大;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不够浓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亟待增强,大多数企业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领军型创新企业较少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思考、研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