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策略探究

摘要。“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受到馆员素质、大学生信息素养技术的实践应用、信息素养教育推广形式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提高图书馆馆员的信息素养,搭建多层次、多模式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创新教学理念、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宣传力度等一系列策略,促进“双一流”背景下的信息素养教育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策略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双一流”建设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我国高等院校为之发展奋斗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归根结底取决于一流人才。”可见人才培养是建设“双一流”大学的核心目标,其中本科生的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新时代的大学生是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他们有朝气、有个性、视野开阔,更需要高等学校能够正确加以引领。高校图书馆是大学重要的教育资源,除了提供一般意义上图书和电子资源之外,还承担了信息素养教育任务。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提出,图书馆应全面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活动。[1]高校图书馆不同于公共图书馆,它不仅是高校文献资源保障中心,具有服务高校师生的功能,还承担着教育的功能,一直以来肩负着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任。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本校教师和学生,通过信息素养教育,把信息素养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高校图书馆作为全校师生知识汲取的地方,图书馆馆员会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信息素养教育。通过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大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即培养大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1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概述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图书检索技能的演变,是一种高级知识检索能力和信息提取技能,是大学生进行知识甄别、信息判断、文化提炼的基础,和创造力一并成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成长素质的标准之一。[2]2000年1月18日,美国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crl)对信息素养概念给出界定:信息素养是指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需要什么信息,并能有效地搜索、评估和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是指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3]信息素养教育即是以信息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育,它的重点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双一流”背景下大学要重视信息素养教育,通过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意识。经过学习和相关培训,大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信息检索的好处,养成信息检索的习惯,在碰到问题的时候就会想到利用信息去解决问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学生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检索结果越来越多,我们如何从这么多的结果中找出真正所需要的那些信息,如何甄别信息,如何获取更权威性、更可靠性的信息,这就涉及检索途径和检索技巧的问题,也就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比重日益增加的原因。同时,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着大学生检索能力的提升,同时还关系着本专业及相关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关系着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未来职业道路上的发展。通过信息素养教育,打破大学生遇到问题只知道找百度、谷歌等综合性搜索引擎的思维定式,启发学生发现网络之外不同资源类型,同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有效运用。

2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2.1图书馆员信息素养教育专业胜任能力还不足。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信息鉴别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质量。馆员要做的工作不仅是资源推送,而且要提取资源中的线索,对其进行挖掘、分析,将资源的价值与读者的需求结合起来,形成对接。[4]而这种对资源的分析处理需要图书馆馆员具备深厚的专业背景,以及信息素养教育的能力,馆员的信息素养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担任信息素养教育的馆员不仅仅可以教会学生信息检索,而且能利用工具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这需要馆员具有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因此,馆员的专业知识背景、跨学科视野与能力,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担任信息素养教育的馆员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学术素养、学科知识,与各院系交流学术资源的能力。

2.2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建设相对落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遍运用,知识和信息呈现出开放和共享的状态,网络成为高校学生书本和课堂学习以外,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建设在利用互联网平台方面相对滞后,传统课程体系显得过于单一,层次较低。信息社会,大学生们自行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多样,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要想充分吸引大学生们的选修热情,充分调动课堂上同学们的学习氛围,很大程度上都受限于课程建设的实践性和先进性。数据素养在最初的用户定位、内容构成上的差异,高校的数据素养课程更多地体现出精英化、课程化的特点,[5]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而现有的信息素养课程建设普遍而言实践性相对较差,个性化程度不够。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3]范一文,倪睿,冯一宇.“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5):125—126.

[4]魏海燕.基于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的大学信息素养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以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06):56—63.

[5]邓李君,杨文建.移动网络环境下数据素养教育创新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03):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