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年终工作总结
一、2014年工作总结
2014年,区科技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区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以打造“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为总目标,以发展智慧经济为切入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专项考核全市第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在全市首次创新发展专项考核中,我区位列第二位。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获得市级优秀单位。今年1-10月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12.89亿元,同比增长6.8%;占工业产值比重达70.64%,占比居全市第2位,经济转型升级效果显著。
(二)新增创新载体四家,平台培育建设进入新阶段。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成功落户江干,东部软件城创新孵化园顺利开园,万事利科技大厦、普东科技园正式运营,“一核两城多点”科技创新空间格局雏形初现。
(三)高企认定突破百家,企业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新增国家重点扶持的高企9家,市高企16家,市级以上高企总数达到123家,其中国家级60家。新增市雏鹰计划企业10家、青蓝计划企业13家,总数分别达到60家、40家。新认定区级创新企业100家,总数达到153家。
(四)引进股权基金三只,科技金融结合取得新成果。引进软银赛富、基石投资、泰恒投资3只基金,我区出资6000万元,引进基金总规模15亿元。3只基金主要聚焦智慧产业,其中,先锋基石基金是全省首只省市区三方合作的基金;泰恒智汇创业投资基金是全省首只以智慧产业为主投方向的基金。
(五)科技服务有效开展,区域创新氛围呈现新气象。参与承办中国新媒体峰会、2014“创新中国”秋季总决赛、“科技新浙商走进江干”等活动。组织举办“科技项目申报培训会”、“资本与项目对接会”、“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经验分享会”等16场科技服务活动,参加风投机构70余家次,企业500余家次。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3、平台支撑,做精功能。大力加强孵化器、产业园、特色楼宇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拓展空间,提升功能。①扶持重点平台。全力服务好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两院一中心”建设,用足用好专项孵化资金,积极跟进新引进项目落地转化和培育发展。落实东软和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两个“一园一策”,积极推动机制转变、功能提升、产业培育。②提升现有平台。支持赛博创业工场、浙江互联网产业大厦、普东科技园、万事利科技大厦等现有平台发展,打造特色、提升功能,推动从简单的物业服务为主向创业辅导、项目对接、投资融资等综合服务功能转变。③跟进在谈平台。积极跟进目前正在洽谈的腾讯大浙网产业园、杭锅-菜鸟物流园区、软银中国智慧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积极参与政策设计、项目申报、产业培育。④引进有实力的平台运营商。瞄准国内一流的平台运营商,和发改、招商等部门联合组成招商小组,赴北上广深特别是长三角地区进行招商。
4、创新驱动,做强主体。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做大做强,努力形成以骨干型企业为龙头、成长型企业为支撑、初创型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梯队。①以大项目带动骨干型企业做大做强。加强与骨干型企业研发项目的对接,如巨星科技的机器人项目、西子奥的斯的智能电梯、四季青服装集团的“服装云”等。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火炬计划和“863”等项目,主动推荐申报省市级重大创新项目和市创新链产业链项目。鼓励骨干企业建立企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提升核心竞争力。②以大培育带动成长型企业发展壮大。抓好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积极组织申报雏鹰、青蓝、蒲公英等计划项目,组织申报国家创新基金和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同时积极推荐企业参与投融资对接,化解资金瓶颈问题。③以大孵化带动初创型企业破壳生长。推进孵化器建设,深化创业导师、项目辅导等基础工程,为初创型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创业创新指导服务。同时组织企业申报市区种子资金项目,落实创新型企业房租补贴政策,降低企业创业成本。
5、金融助力,做活资本。加强科技金融工作创新,推动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项目与资本的无缝对接。①规范债权基金管理。发行第七期钱江时代债权基金,进一步完善与市高科技担保公司、杭州银行科技支行的合作,扩大贷款范围,提高智慧类企业受惠面,使贷款资金更多地投向中小型、成长型企业。②提高股权基金绩效。修改完善科技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两个管理办法,缩短投资期限(5年改成3年),加快项目落地,拉开奖励梯次,鼓励合作基金多投我区企业、多引进企业到我区落户。③拓展金融产品种类。积极尝试转贷基金、天使投资、跟进投资等新形式,推动政府资金从无偿资助为主向多元扶持为主转变,带动银行、小贷、担保、风投等机构跟进,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④延伸对接风投机构。调查了解我区企业接受风投情况,主动对接这些风投机构,向其推荐我区优质企业,同时鼓励其把在外投资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引荐到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