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发展林下产业的探析

第一篇: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发展林下产业的探析发展林下产业的探析——以淀山湖区为例

摘要。从林下产业的内涵和意义出发,结合我国林下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淀山湖区林下产业发展的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林下产业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与对策。

关键词:林下产业种;种植;养殖;游憩;淀山湖区

林业产业是以经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生态经济系统的产业。林业产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和贸易业、人造板工业、林产化学加工业、机械加工业、野生动物保护和繁殖业,以及森林旅游业等。不断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支持林农和业主发展林下种养殖业,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现以淀山湖区为例,浅析发展林下产业。

淀山湖是天然淡水湖泊,简称庭湖。地处上海市西南角,青浦县朱家角的,西部,位于北纬30°59′~31°16′,东经120°53′一121°17′。距上海市中心区(人民广场)60公里,离青浦县城18公里,西南连鼋荡,与江苏省吴江县毗邻。湖呈葫芦形,湖区大部分在青浦县境,西是商榻镇,北部一角属江苏省昆山市,有淀山湖镇、锦溪镇,东有朱家角镇,湖面东西宽9公里,南北长18公里,环湖周长约35公里,面积62平方公里,相当于12个杭州西湖那么大。同时也为当地群众提供较丰富的物质与经济财富,因此林业用地的合理开发与保护一直是淀山湖区森林经营的重要任务。

1林下产业的内涵与意义1.1林下产业的内涵

林下产业是指以林业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规律,以林地为依托以林木资源为背景合理利用林下土地、动植物和空间资源,从事林下养殖、种植、游憩等立体经营,从而使农林牧渔和旅游等各业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林业生态经济模式。

1.2发展林下产业的意义

1.2.1低碳经济时代林业建设的发展方向

林业是碳储存的主力军,森林覆盖率与碳储存成正比;林业是农牧副渔健康发展的前提。林内间作对林木生长可以起到以耕代抚效果,林下种植与养殖,形成了一个互利共生,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生物、生态链,促进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快速、高效转换与立体利用,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固碳能力。

1.2.2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合理利用林下资源,科学发展林下产业,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是提高林业经营企业、农民造林积极性,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增强林业自身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在林地资源比较紧张的地区或区域显得特别重要。

1.2.3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充分利用林下独特的生态环境条件,林木和林下经济动植物立体发展,把单一林业引向复合林业,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益,推动林业产业快速高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使农民从林业经营中真正得到实惠。

1.2.4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

发展林下养殖业,把禽畜养殖由村内转移到林间,改变人畜混居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可有效减少病菌传染,改善居住环境,美化村容村貌,对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将起到巨大推进作用。

2我国林下产业发展的现状2.1林下种植产业2.1.1林下药材种植

随着林业生态经济理论的发展和绿色食品生产的需求,近年来林下药材产业有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林下人参仿生栽培研究和产业化培育,为野山参开辟了种植人参新途径。东北细辛在落叶松林下推行规范化种植;湖北巴东县大力发展林下黄连产业;药用植物淫羊藿在长白山等北方林区开展林下仿生栽培;河北唐山丰润区针对自2002年以来建设的退耕还林和三北防护林工程中形成的杨树速生丰产林和油松林中幼林,在林下发展白术种植,这些地方都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此外还有林下种植贝母、草珊瑚、玄参、半夏、金银花、金线莲、杭白菊、玉竹、何首乌、霍山石斛、绞股蓝等药材的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报导。

2.1.2林下食用菌培育

为增加林地效益,提高产品质量,林下食用菌生产积极展开。河北廊坊师范学院和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在北京通州等地建立林下食用菌试验示范基地,林下栽培香菇、平菇每667平方米每年纯收益可达万元以上;四川省荣昌县利用麻竹笋加工剩余物为原料在麻竹林下栽培蘑菇;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推广河谷林下种植黑木耳,实施空间立体利用;海南农垦科技创新中心等在橡胶林下套种竹荪实现食用菌和橡胶双丰收;云南南华县五街镇政府大力推行林下松茸栽培。此外还有林下栽培凤尾菇、双孢菇、鸡腿菇、秀珍菇等食用菌的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报导。

2.1.3林下野菜栽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蔬菜结构也发生悄然的变化,群众季节性采挖的森林野菜也由过去的自采自食转向林下人工栽培。北方林区发展龙芽楤木林下栽培,刺嫩芽质量、产量得到提高,而且增加了林地利用率。林下栽培蹄盖蕨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野生资源,并提高猴腿菜的商品率与经济价值。在北方林区还普遍利用林下空间培育山芹、羊角芹、蕨菜、唐松草等森林野菜。在广东、广西、四川、浙江、安徽等南方林区,在林下栽培菜蕨、马蓝、山葵、鸭儿芹、土人参等森林野菜。山东省郯城县林业局开展银杏林下种植菜用百合获得较好效益。

2.1.4林下牧草和绿肥种植

林草复合栽培是发展林下产业的又一着眼点山西省壶关县在通道绿化中,坚持一手抓造林绿化,一手发展林下苜蓿牧草种植,建成优质苜蓿基地1333余公顷,直接增加农民收入400余万元,同时为该县奶制品企业提供了优质、绿色的饲料。为改良土壤,改善林地环境,提高林地可持续生产能力,林下套种绿肥和牧草等也非常普遍。

2.1.5林下育苗和经济林培育

利用森林的自然蔽荫和林下特殊的温湿小气候环境,开展林下三尖杉、红豆杉、香榧、桧柏、乳源木莲等经济和绿化苗木的繁殖与培育。香榧采用林下造林,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保证了造林后能成林结实。在林下三尖杉育苗比大田育苗节省用工、节省荫棚材料等开支,降低生产成本2.25万-3.00万元/公顷。浙江省天台县林业特产局在柿树林下开展柿茶复合立体经营模式取得了明显生态和经济效益。浙江省临安市林业技术服务总站等在杉木林分和毛竹林分下套种杨桐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2林下养殖产业

近10多年来,林下养鸡产业发展迅速。河南柳江公司从1998年提出并实施“荒山育林、林下牧养蛋鸡”模式以来,利用林地规模化牧养罗曼商品褐壳蛋鸡取得了显著成效。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农科所按照无公害食品生产要求指导蚕农利用桑园,采用轮牧方式,集中发展林地放养生态土鸡,取得了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林下养鸭和林下养鹅的推广应用效益报导也相当不错。浙江泰顺县司前镇开发利用林下草场资源发展林下养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吉林省桦甸市二道甸子镇农民王开臣利用林下草地资源走上了养牛致富之路;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林业局通过7年林下养殖中国林蛙技术研究,充分发挥林地三维空间潜力,探索出一条山区脱贫致富的优良模式;河南濮阳县在林下半自然条件下养殖金蝉也取得较好的效益。

2.3林下游憩产业

森林旅游业的兴起为林业产业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途径。森林中富含负氧离子和大量的新鲜空气,步行或在森林下休闲娱乐,对增进人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通过山水一体化经营,淀山湖的山水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每年吸引300多万游客观光旅游推进了千岛湖旅游业和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3淀山湖区林下产业发展状况与问题3.1发展现状

3.1.1经济林种养结合得到重视

相关部门出台了有关政策,鼓励各经济林经营户实施放养与舍饲相结合养鸡、养猪,聘请农业局专家进行指导,联系鱼味馆等宾馆、饭店定点销售,形成了经济林种养结合产业化雏形。

3.1.2大闸蟹经营取得成效

淀山湖大闸蟹此蟹产于朱家角地区。淀山湖湖水大闸蟹,个大体肥,一般三只重500克,大者只重250克以上,最大者可达500克,青背白肚金爪黄毛,十肢矫健,蟹肉丰满,营养丰富。

3.1.3旅游业蓬勃发展

利用淀山湖秀美的山水风光,积极开展森林旅游。现已成为上海最大的旅游胜地。景区内建有运用我国传统园林艺术再现的红楼胜景“大观园”,在这160余亩的绿野上,仿古建筑成群,布局奇巧豪华,汇集了南北园林的特色。20多处景点,建筑精致,风格典雅。淀山湖的东畔,建起了水上运动场、游艇俱乐部、高尔夫球场、钓鱼俱乐部、游泳场、保龄球场、射击场等。淀山湖的西畔,建成青少年野营基地。在淀山湖的南畔,有国际水准的彩虹岛高级水上休闲度假区。在淀山湖旅游风景区的附近,新建了跨世纪的太阳岛国际旅游度假区。在淀山湖风景区的边缘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有6000年前的崧泽古文化遗址和福泉山古文化遗址,这是上海迄今发现的人类最早的聚居地。有丰富的古建筑,如唐代的青龙寺、青龙塔、泖塔,宋代的普济桥、万安桥,明代的报国寺、放生桥和清代的曲水园、万寿塔。还有江南水乡名镇朱家角、金泽。

3.2存在问题

当前淀山湖区林下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林下种养规模较小,林下资源利用少;产业化水平低,只注重初级产品开发,深度开发力度不够,产业链条短,市场发育不全;组织化程度低,林下产业类型发展不匀,缺少龙头带动和典型引导;科技支撑力度不大。除旅游产业外,经营效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4淀山湖区林下产业的发展对策4.1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林业的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以林业生态安全为前提,以提高林地利用效率和林业生产力水平为核心,以促进职工增收、企业增效为宗旨,以科技为先导,整合林业资源,按照区域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思路,促进林业由单一营林向多目标复合经营转变,最大程度地提高林地综合经营效益。

4.2发展原则

4.2.1坚持以林为主保护第一的原则

在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的前提下,重点开发用材林地、经济林地的林下资源。

4.2.2坚持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开发的原则

注重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配套发展,加快形成种养一体化、产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

4.2.3坚持突出特色,分类施策的原则

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市场经济条件,合理选择发展模式,重点培育区域化的特色基地与专业市场。

4.2.4坚持龙头带动,示范引导的原则

注重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强化示范基地、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提高组织化水平,引导林下产业科学发展。

4.3发展对策

4.3.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把林下空间作为宝贵的战略资源来看待,把开发林下经济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成立林下产业开发的领导组织,出台体现优惠、扶持、促进原则的经济调节政策,引导林下

产业深入发展。

4.3.2典型示范,辐射带动

建立一批不同类型的林下经济示范园区,园区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科技运行。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及时总结成功范例,发挥示范作用,辐射带动林下经济发展。

4.3.3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一是要积极引进推广适宜林下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大胆探索林下种养新模式,形成成熟技术二是推进科技协作,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产学研紧密合作平台三是搞好技术服务,强化技术培训,建立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4.3.4统筹规划,规模发展

根据自然条件,林地资源状况,把林下产业与林业产业化建设、招商引资、淀山湖旅游业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筹规划,合理确定发展方向,积极推广切合本地实际,适宜本地区发展的林下种、养模式。同时,根据不同林下产业类型的特点,努力探索和推广林木经营与林下产业开发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配套发展模式,建立“公司-基地-承包户”的产业化利用联结机制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科研.刺嫩芽林下半野生栽培技术.林业实用技术,2010(1):39-402.邵可满.香榧胚芽接容器育苗林下栽培技术.林业实用技术,2003(1):20-213.李士坤.三尖杉繁育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08(15):79-824.许殿明,张小雷,黄铁强,等.毕节地区大规模林下饲养蛋鸡的探讨.中国禽业导刊,2010(2):39-405.徐高福,邵建强,彭方有,等.湖泊山水资源保护实践与启示.防护林科技,2010(2):59-61,726.耿玉德.林业产业化研究.吉林:东北林业大学,20027.蒋敏元.林业经济管理.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4):76-77

第二篇。对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探析**要在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上实现大的突破,必须大力推进**旅游资源品牌化、旅游功能全面化、旅游客源多元化、旅游质量标准化、旅游产品特色化,打造具有国内一流水准的旅游休闲基地。

一、强化认证意识,推进旅游资源品牌化

充分对接国际和国内标准,彰显历史文化差异性、民间民俗神秘性和山水风光独特性,

解决旅游资源认同性问题。一是加强“申遗”工作,拔高发展标杆。建立健全权威、科学、民主的“申遗”决策机制,编制文化遗产地的申报规划和重点景区的控制规划,不断密切与国家保护机构和国际保护组织的联系,学习借鉴著名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的申报经验,对天柱山、浮山等国家级地质公园进行“申遗”的论证、评估和规划。二是加强“民保”工作,强势注册文化。针对区域文化资源分布于民间和理论化程度低的现实,成立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组织专门人员,设立专门资金对区域的文化资源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研究、出版,对重要文化遗产进行申报注册,获取文化专利权和知识产权,形成注册文化,以便形成**独占性文化优势资源。重点围绕黄梅戏、岳西高腔、佛教禅宗和革命根据地革命旧址群等,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普查、认定、申报、保护和交流传播。三是加快“创重”工作,保护自然遗产。学习借鉴国际上国家公园的建设管理经验,大力推进国家和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创建工作,大力保护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历史文化名城等风景资源,整体推进景区景点周围和旅游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建设,严防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旅游资源的低水平开发。

二、强化基础意识,推进旅游功能全面化

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就没有旅游业的发展。推进旅游功能全面化,必须建设高质量的基础设施,解决旅游功能适应性问题。一是加快旅游大通道建设,提高入境便捷性。抓好南京-**、**-黄山、武汉-岳西高速公路开工、天柱山机场命名和跑道扩建工程,逐步开通与上海、杭州、武汉、南昌等省会城市和黄山、芜湖、九江等重要旅游地级市的对飞航班;争取天柱山火车站的改造升级,加快天柱山旅游经济圈、**市区各景点的直线通达工程建设步伐。同时,加强旅游区域合作,以便捷的交通为纽带、良好的配套设施为基础,使区域之间互为市场、互为资源、相互促进。二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旅居舒适性。继续按照“改造旧城、建设新城、打造名城”的思路,加快推进旅游城市建设。以逐步实现**市区与高河镇的对接为主干,拉开城市骨架,实现扩容提质,提高接待能力。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在主要景区建设集餐饮、购物、咨询、休憩、娱乐为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在城市进出口改造升级一批大型旅游停车场,在城区建设美食馆、西餐厅、酒吧等一批精品店,在城市主要街道沿线配置休憩、饮水、自动售货机等设施。三是加大对旅游市场的整治力度,提高景观的协调性。对城内新建工程和建筑物改造,要做到程序依法审批、数量限量审批、风格统一规划,依法打击乱拆乱建、乱加层乱改造行为。在景区及景区附近新开商业店铺必须通过规划、环保、卫生部门和管委会的共同会审。规范发展乡村生态游、农业观光游、大别山风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

三、强化营销意识,推进旅游客源多元化

创新面向全球和国内市场的营销机制,壮大“天下**”品牌的影响力、感召力,提高境外游客比重,解决旅游客源广泛性问题。一是加强境外营销宣传。宣传与促销对于旅游业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没有宣传就没有市场。要大力夯实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各方联合、市场运作的宣传促销工作格局。建立健全旅游宣传推广中心,精心编制中长期及年度市场营销计划,组团参加国际国内知名旅展,邀请强势新闻媒体来**制播旅游宣传片,巩固扩大华东市场,积极拓展国内市场,争取开发港澳台、日韩和东南亚等市场。加强与国际国内旅游组织的联系与合作,力争**成为旅游组织推荐的旅游目的地。二是办好各种节庆会展。继续办好“中国**黄梅戏艺术节”、“大别山映山红旅游文化节”、“天柱山国际网球公开赛”等一批赛事活动。出台引进重大会议和展览项目的奖励办法,争取国家旅游局和高规格的旅游组织等机构的会议在**举行。精心策划一系列有重大影响力的盛事活动,邀请国际、国内政要视察**,邀请体育明星、影视明星、知名专家学者和大企业、大集团ceo游览**。借助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全球性大事件进行营销,举办大型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在央视和东方卫视、安徽卫视投放**旅游形象广告片,在主要办公楼宇、赛会场地设置旅游形象广告牌。三是发挥旅行社骨干作用。加快旅行社兼并、重组、整合步伐,扶优做大骨干旅行社,推进旅行社向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与国内四大旅行社总社密切合作,鼓励景区景点和旅行社在港澳、北京、上海等重点市场设立驻外营销机构。

、强化规范意识,推进旅游质量标准化

要不断强化规范意识,提高管理素质,彰显人性化服务特色,解决旅游环境亲和力问题。一是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制度。着力推动旅游行业实行国际iso环境管理认证、iso质量认证、绿色环保认证、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认证。积极推动旅游预警机制和安全保障机制建设,督促指导景区景点完善相关制度和

措施,努力保障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游客紧急救援体系和工作方案,加入sos和medex救援体系,构建国际医疗网络。二是培育满足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引进国际或国内通用的培训教材和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鼓励境内外高素质、多语种人才来**创业,制定系统性的旅游人才外派培养计划,建立起一支具有先进管理水平、熟悉国际旅游业规的经营管理人才。落实窗口单位培养外语服务人员工作措施,建立健全导游人才从业资质、分等定级、执业规则等制度,发展多语种导游员、讲解员队伍,培养选拔一批国宾导游,满足境内外游客需求。三是加快旅游标准化建设。积极采用国际旅游标准,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类制定实施旅行社、导游、景区景点、度假村、乡村旅游、旅游车船和旅游接待单位的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营造旅游大市的浓厚氛围。推动行业改革,完善旅行社和导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导游执业的准入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建立完善导游解说系统,组织编印《**旅游指南》、旅游地图,不断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步伐。

五、强化开发意识,推进旅游产品特色化

要进一步加强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以游客需求为基础,多层次,多方面分析市场,对现有的旅游资源通过人为的改造和现代科技的利用,挖掘其精髓,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和活力,延长其旺盛期,缩短其衰落期,适时向社会不断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发挥旅游产品的地方性和区域性特色,解决旅游的内驱力问题。一是实施龙头品牌带动。区域旅游合作是资源导向型旅游开发的基础,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依赖于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一旦变成旅游产品,就要有叫得响的品牌。**要在周边省市中独树一帜,最佳选择就是打造黄梅戏和天柱山这两块文化与自然景观的龙头品牌。**著名的戏剧之乡。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黄梅戏在全国的认知度也越来越高,在全社会戏迷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继续推进黄梅戏的市场化运作,通过做强黄梅戏这个文化产业宣传**,展观**独特的文化魅力。天柱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区,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要在巩固现有的各种资源的同时进行立体式开发,将天仙河漂流、三国“二乔”故里的景点设计结合起来,扩大天柱山的魅力内涵,发挥**标志性景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二是实施精品支撑带动。**的旅游产业缺乏的不是资源,而是没有有规划地打造旅游资源中的精品,实施精品工程势在必行。要打造自然风光精品。重点打造五大旅游区,即**黄梅戏与城市休闲旅游区、潜-怀天柱胜境与古皖文化旅游区、岳-太自然生态与禅宗文化旅游区、桐-枞文学流派与火山地质旅游区、宿望山寨与雷池文化体验旅游区。对这些景观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扩大宣传,使之成为自然风光中的精品。要打造历史文化精品。深挖**文学资源资源,重点突出桐城派文学、张恨水与蝴蝶鸳鸯派文学、海子故里与海子诗歌、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地;深挖**的戏剧资源,重点突出黄梅戏和京剧的发源地;深挖**的历史资源,重点突出文化遗址和革命纪念址、陈独秀陵园等,从注重对旅游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地方特色的展现去精雕细琢,推出精品。三是实施区域联动带动。加强同周边省市联系、共荣于华东旅游和长三角旅游大框架内是**旅游发展的不二选择,要统一认识,主动加强同黄山、九江、武汉、南京等景区之间的联系,通过整合大范围的旅游资源,实现客源市场的共享。在旅游线路的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两条既依托中心城镇、交通干线,又和旅游景区串联最优化且与周边景区资源共享的精品线路。四是实施多元投资带动。从长远来看,深层次的旅游资源开发,需要强大的资本作后盾,社会化投入和多元化融资是资本来源的主要渠道,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坚持走市场化运作路子,形成政府投入、企业开发、社会融资、品牌入股等形式的多元化投资格局,构建一个吃、住、行、游、购、娱相互配套协调的大旅游产业格局。

第三篇:低利率货币政策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理论探析低利率货币政策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理论探析

内容提要。当前,农村金融改革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本文认为,农村利率上浮政策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效果甚微,低利率货币政策在现阶段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实际收入更为有效,只有构建多层次竞争性的农村金融体系,才能有效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加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力度。

关键词:利率货币政策农村经济增长

一、利率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传导中的特殊性

随着国民经济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素市场的调整已成为影响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改善要素市场的运作在我国农村尤其重要,因为每一种主要的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信贷)在我国都依然受到很大的约束。在市场化进程中,认清和解决以信贷及利率为主的农村金融资本运作,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利率传导机制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偏差

利率在影响一个地区经济产出的作用是最直接的,虽然许多

经济分析常常假设只有一种利率,但实际上必须意识到存在多种利率,且它们的作用可能是各不相同的。尤其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并没有一种完全典型的利率传导机制,但变相的利率传导仍然在发生作用,只不过它是隐性的,通过变相提高利率或提高信贷条件等非利率壁垒的替代效应,起到了与利率上升同样的作用。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2.重视对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财务理论研究。目前,在对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财务管理问题,如资本结构优化,多元投资组合的确定,利润分配政策的制定,内部财务管理机

制的建立,企业价值的评估,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信息披露的规范化等。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3.重视配套改革中的财务理论研究。为了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必须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如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和营运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问题。在这些配套改革中,必将出现许多新的财务管理问题,只有重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为推进国企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