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西部旅游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先导产业

摘要。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为西部旅游大开发带来的机遇,认为西部旅游业已具有成为先导性产业的基础,鉴于“一带一路”旅游先通的认识,提出将西部旅游业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导产业的对策建议。

先导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往某一战略目标方向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随着中国进入“全民旅游”新时代,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对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凸显,不仅正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更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同时,由于旅游业促进文化交流、“人往来”、“民相亲”,其在开放合作方面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将西部旅游业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导产业,不仅对《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提出的“五通”建设有积极促进作用,还是培育西部经济新动能、深化西部大开发、大开放的重要抓手。

一、“一带一路”建设为西部旅游大开发带来诸多利好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是西部大开发升级版,该战略让西部成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有利于西部打破过去的旧体系束缚,推动建立全面开放型的经济体系,有利于西部发挥自有优势,实现自身的

1发展。西部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一直是西部大开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一带一路”的建设,为西部旅游的大开发、大开放带来诸多利好。

1、有利于提升旅游便利化程度

一是促进旅游交通便利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将推进西部地区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多元、立体运输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更便捷、高效的东、中、西部交通通道,以及连接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国际骨干通道网络。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不仅将促进东部、中部游客进入西部旅游市场,显著提升沿线国家及地区游客的入境游市场规模,同时也将促进经由西部地区出境的出境游市场发展,形成西部地区出入境游共同繁荣的格局。二是促进旅游服务便利化。国际通信互联互通设施建设有利于推进旅游服务信息化,贸易畅通与资金融通有利于促进出入境手续的便利化以及旅游服务结算便利化。

2、有利于拓展旅游产品开发思路

《愿景与行动》提出要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等,这些都为西部地区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一是旅游产品开发视野扩展。西部旅游产品开发将打破西部地区局限,将产品开发视野拓展到整个丝路,不仅包含丝路国际、国内不同市场、不同资源以及历史、现代不同时空,还包含西部、中部、东部三大区域。二是旅游产品开发方式转变。未来西部旅游产品开发方式将转变为以跨区域开发

2为主。即以丝路为主线的西部各地区之间、西部与东中部之间、西部与沿线国家之间以及陆路与水路之间的合作开发。三是旅游产品创新。在传统地区游览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未来串联不同区域的世界遗产、异域风情、民族文化等跨境游产品以及自驾游、邮轮游、铁路游等新方式将成为新的热点产品。

3、有利于提升西部旅游对外开放度

“一带一路”是国家谋求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战略,西部地区是“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国内面积最大及最前沿的版块。毫无疑问,“一带一路”战略将进一步深化西部大开放。《愿景与行动》提出的“五通”合作重点,将全面促进西部旅游开放。一是深化旅游要素市场的开放。随着市场壁垒的打破、市场规则的共建,将促进旅游国际资本、企业的合作。不仅有利于吸引国际资本进入西部酒店建设、景区开发、旅游设施建设、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引进和聚集国际旅游集团、酒店、旅行社等品牌旅游企业,还有利于国内企业与国外旅游企业合作,通过参股、合营以及设立直销点等方式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国际旅游参与度。二是深化旅游对外合作。在丝路旅游整体开发背景下,跨境、跨区域旅游合作组织建设将成为旅游组织建设热点,同时,旅游合作将向跨区跨境域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市场监管以及旅游景区联动共建等方面深化。

4、有利于提升西部旅游整体形象

一是强有力的丝路旅游推广活动有利于塑造西部旅游国际形象。国家旅游局将2015年确定为“丝绸之路旅游年”,并编制了“一带

3一路”旅游推广三年活动方案。以丝路旅游为主题的国家层面系列旅游推广活动,极大提升了西部旅游国际影响力。二是众多节会平台为西部旅游的品牌推广创造良好条件。《愿景与行动》提出继续发挥沿线各国区域、次区域相关国际论坛、展会等平台作用,并支持沿线国家地方、民间联合举办投资、贸易、文化交流活动,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和图书展。这些节会活动一方面本身就是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旅游活动,另一方面也是旅游宣传推广的平台。

二、将西部旅游业打造为“一带一路”建设先导产业的可行性

1、西部旅游资源丰富且具备大发展条件

一是旅游资源丰富。西部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和东方文明古国的象征,拥有奇特瑰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西部旅游资源具有品位高、数量多、垄断性强、开发价值大的特点。二是西部旅游业的发展得到地区重视、国家支持。从1990年开始,西部各省区就纷纷把旅游业列为优势产业或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约有20个西部城市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目的地或世界旅游城市等。国家将西部地区旅游景点和景区经营纳入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范围,将西部地区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列入国家优先规划和建设重点。2009年国务院文件更明确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并出台了系列促进、支持旅游业发展及旅游消费的文件。三是西部旅游已具有较好产业发展基础。经过17年的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

4明显改善,与国内外的各类交流日益加强,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撑和客流保障。同时,旅游业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并培育了一批旅游品牌。2010-2015年,西部地区旅游收入、旅游总人数平均增速分别超过同期全国平均水平4.8、6.4个百分点。目前,西部地区5a级景区达到75家、占全国30%,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9个、占全国35%,世界遗产20处,占全国40%。

2、西部旅游产业已具备先导产业特性

先导产业一般具有的特点为。产业关联系数大、带功能力强;行业增长速度超过gdp,并且持续增长;对国民经济的未来走向影响较大;市场潜力大,处于规模快速扩张的成长期。目前,西部旅游业已具备先导产业雏形。一是旅游产业自身是关联大、带动力强的综合性产业。从旅游产业的传统六要素看,该产业是一个产业群,具有多样性和分散性,由旅游景区景点经营、旅行社和住宿服务业、餐饮购物服务业、交通业、娱乐业和其他多种产业组成。据相关测算,旅游业的关联行业超过110个,是多方位、多层面、多维度的大产业。二是西部旅游业增长速度明显超过gdp增速。2010-2015年,西部旅游业总收入平均增速为26.1%,是同期gdp平均增速的2.1倍;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由10.2%提高到18.2%。三是西部旅游发展对地区发展有诸多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发展旅游促进了地区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的转变,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低碳化,促进了不同民族、宗教、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就业与脱贫致富,促进了对外开放。旅游业对西部经济发展、地区建设、民族团结、生态保护、对外开放等均有

5带动作用,引导地区向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迈进。四是西部旅游市场潜力大。不仅有国内的东中部广大市场腹地,还面临丝绸之路涉及的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市场。

3、符合新常态下西部大开发要求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西部地区是脱贫攻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地区。在经济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增长新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成为西部大开发新要求。当前,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作用更加凸显,国家领导人对此有充分肯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李克强总理指出:旅游业不仅是中国培育发展新动能的生力军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舞台,也是实现扶贫脱贫的重要支柱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助推器,还是中国对外友好交往的高架桥;汪洋副总理指出:在新常态下,旅游业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是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是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是繁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对外交往的重要桥梁。所以,将旅游业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先导产业符合当前西部大开发新要求。

三、西部旅游打造为“一带一路”先导产业的思考

目前,西部旅游业还存在旅游通道的可达性及便捷性不高、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不够、旅游服务品质不高、跨区域旅游合作不足、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大等问题。在“一带一路”建设“旅游先通”的共识下,西部旅游应以丝绸之路旅游开放合作为纽带,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

6善为基础,以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为支撑,推进跨区旅游资源要素整合,建设旅游要素集聚功能区,突出西部旅游特色,打造西部旅游整体品牌,以全域旅游理念推进“旅游+”发展,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1、构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支撑体系

一是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城市。城市是旅游要素聚集高地,承担了旅游集散等重要旅游服务功能。将旅游业相对发达的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形成西部地区旅游发展战略支点,以点带面推动区域旅游发展。目前,西安、重庆、成都、拉萨、昆明、贵阳、桂林、敦煌等城市均已提出建设国际或世界旅游城市、名城,要着力提升这些城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增强其旅游辐射力和影响力。二是建设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即以优质旅游资源、完整地域文化为单元,跨区打造特色旅游功能区,构建区域旅游发展增长极。国家“十三五”旅游规划提出培育20个功能区,涉及西部地区的有13个,其中有条件建成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有:塔里木河沙漠文化旅游区、香格里拉民族文化旅游区、中原文化旅游区、北部湾海洋文化旅游区、武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长江三峡山水人文旅游区、秦巴山区生态文化旅游区等。三是建设地区特色旅游目的地。即以地区某一特色旅游资源为单元打造成为旅游目的地。如,青海青海湖、云南泸沽湖胡泊旅游目的地,重庆黔江、云南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旅游目的地,内蒙古呼伦贝尔、新疆那拉提草原旅游目的地以及沙漠、森林、海岛等旅游目的地。

7

2、建设互联互通的旅游基础设施及信息体系

一是建立互联互通的三级旅游通道。即国际旅游通道、国内旅游通道、内部旅游通道。其中:国际旅游通道重点建设对外交通枢纽,包括西部大开放最前沿的新疆、内蒙古、广西、云南等沿边交通枢纽以及成都、重庆、西安等内陆对外交通枢纽,进一步推进铁路建设及航空、航运等设施、线路建设,推进渝新欧、蓉新欧等中欧班列开行中欧旅游专列、广西等开辟国际邮轮航线、开辟及加密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航空航线,形成多方向、多方式的立体国际旅游通道。国内旅游通道重点畅通西部各省市区之间以及西部与中部、东部的交通通道,形成便捷的国内旅游通道网络。内部旅游通道重点畅通各省市区旅游集散中心与景区景点及其各景区景点的交通通道,提高地区旅游畅通程度和通达深度。二是建设互联互通旅游集散体系。依托不同层级、不同运输方式的交通枢纽建设多层次、高效、便捷的游客集散中心体系。三是旅游信息互联互通。建立由各省市区加盟的西部旅游信息平台,搭建西部旅游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形成西部旅游信息共享机制。同时,推动西部旅游信息平台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关信息平台,实现旅游信息国内外联通。

3、全面提升西部旅游服务质量

一是提高西部旅游服务标准化水平。实施旅游标准化是规范旅游经营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西部地区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应以旅游标准化为突破口。重点是根据全域旅游发展要求、旅游业态新趋势等,加快建立西部地区旅游标准体系框架;按照对标国际标准的

8要求推进已有旅游服务标准的修订,按照“旅游标准+”的要求推动旅游标准领域的拓展;强化旅游标准的运行,提高服务的规范化。二是探索以良好的制度设计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台湾为促进餐饮、宾馆、旅行车公司提高服务品质,设计了若干制度,如:最低日接待费标准管理、游客配额管理、每位游客实名问卷调查、旅游接待单位奖惩措施等。通过这些制度预防了恶性低价竞争,保障了游客吃住质量,解决了旅游强制购物、消费自费项目等问题。西部一些地区旅游因低价团、强制消费购物等引发的旅游不良事件屡见不鲜,可以借鉴台湾做法,以相关制度遏制那些严重影响地区旅游形象、损害游客利益的事件产生。三是提升旅游服务语言交流国际化水平。以旅游从业人员、服务窗口为重点,通过服务人员多语种交流能力提升、旅游标识系统多语种建设、旅游咨询及信息服务系统多语种改造等大力推进西部旅游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增强西部地区旅游服务的国际交往能力。

4、大力提升西部旅游开放合作水平

一是建设好旅游对外开放门户与高地。依托连接边境口岸、通往周边国家的南宁、昆明、乌鲁木齐等沿边省区中心城市,建设一批西部旅游对外开放门户,依托重庆、成都、西安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打造一批要素高端、聚集力强、功能综合的西部旅游开放高地。将开放门户与高地建成西部旅游对外开放的战略支撑。二是建设一批旅游对外开放合作平台。重点包括跨境、跨省市的旅游营销、产品开发、节事活动策划组织等合作组织,以及跨境、跨省市共建旅游区等合作区域组织。三是强化西部旅游整体对外宣传推广。以“丝绸之路”为

9主题塑造西部旅游对外推广的整体品牌形象,同时根据各区域旅游特色塑造若干特色子品牌,如西北民族文化、西南生态自然风光等。创建西部旅游主题年活动,每年依托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主题,推出一批宣传营销活动,引导国内外市场深化对西部旅游的认知。四是推进旅游市场深度合作。发挥西部旅游强省、强市的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推进跨区域、跨境旅游市场的互联互通,相互支持在对方市场开展旅游推介活动,共同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线路、互送游客,共谋旅游发展规划、共建旅游服务标准,共促企业合作及旅游人交流培训。推进西部省市区之间以及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旅游保险合作机制、旅游市场纠纷调处机制等的建立健全,促进旅游市场监管合作制度化、常态化,共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五是对西部旅游开放给予政策支持。重点包括游客往来政策,即出入境政策,特别是适应跨境自驾游、邮轮游、火车游等新的旅游方式的出入境政策;跨境旅游合作相关政策,如鼓励建设跨境旅游合作区、跨境旅游投资、旅游援助等政策;旅游交通政策,如鼓励“一带一路”重点旅游城市间增开国际航线,支持开行旅游专列、旅游包机等政策;旅游购物政策,如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和旅客离境免税购物政策等。

5、全面优化西部旅游环境

一是维护良好市场秩序。针对西部部分地区旅游市场秩序不良的问题,应痛下决心着力整治。重点是属地政府要切实承担起监管责任,依法治旅。在建立完善旅游市场信用体系的基础上,推进旅游信用信

10息公示,建立惩戒机制,及时清理不良记录从业人员和机构。持续推进旅游市场秩序治理专项行动,打击各类破坏市场秩序、损害游客利益的行为及违法违规服务主体。二是重视旅游安全。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其安全问题有其特殊性,在做好旅游应急救援、旅游安全监管等常规旅游安全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增强反恐意识,深化旅游与相关部门的安全合作机制。三是打造旅游绿色环境。生态建设保护一直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在西部旅游发展中要始终贯彻落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理念,不仅重视旅游生态资源及环境保护,还要注重旅游产业的绿色化。四是塑造旅游文明环境。不仅要提升游客、导游等旅游直接参与者的文明素质,还要加强旅游目的地居民素质教育,增强旅游目的地的社会亲和力。

参考文献:

1.冯兴科。“一带一路”是西部大开发的升级版,新浪新闻,2015年06月25日国际在线。

2.陈绍永,常娟。西部旅游发展战略思考,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1期。

3.“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0号)

4.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发改西部〔2017〕89号)

5.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

11

第二篇:冼夫人文化:打造“一带一路”文化纽带冼夫人文化:打造“一带一路”文化纽带

自古以来,冼夫人在两广、海南一带便备受民众景仰。19世纪中到二十世纪初,冼夫人信俗跟随渡海南下的华人来到了东南亚,并逐渐在海外传播开来。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传媒业的发达、相关文史资料的进一步发掘及宣传力度的加大,冼夫人在海外也拥有了更为普遍的影响力。

一带一路的宏大工程已经浩然启动,如何加强这些地区与一带一路的联系。或许,冼夫人信仰作为传统文化在海外的延续,会成为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和情感纽带。

她是巾帼英雄第一人,海内外圈粉无数

“冼夫人的事迹广为传播,在华人社区家喻户晓。”马来西亚高州总会会长、拿督胡朝栋局绅如此描述马来西亚华人信仰冼夫人风气之盛。

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越南、泰国、缅甸、印尼等一些国家,华人庙宇众多,其中供奉的神明中有妈祖、水尾圣娘、关帝等,也有冼夫人。粤西及海南籍华人尤其喜欢供奉冼夫人,在他们的心目中,冼夫人是巾帼英雄,更是最值得信赖和敬仰的神灵。而冼夫人信俗也成为身处异国他乡的华人们寄托乡念乡情的载体。

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增江冼太庙,外形大气、装修精致,

1是当地高州籍华侨膜拜冼太的场所。这座庙宇建成近六十年,如今依旧香火鼎盛。庙宇大门的雕梁画栋虽然与宗教文化不甚相符,却颇具明清宫廷建筑的风范,展现出一种富于东方色彩的美感。由此也可见,海外华人信仰冼夫人以及情牵故国的心念是何等强烈。

旅居东南亚各国粤西及海南人数量众多,供奉冼夫人的庙宇香堂,原本多为海南会馆和高州会馆。比如,马来西亚的根登高州会馆、吉胆岛海南会馆、新山海南会馆、江沙海南会馆、丰盛港海南会馆,都有供奉冼太的神龛和场所。

除了兴建庙宇,华人更以纪念活动来坚守和传承着这份信仰。每年冼太诞辰,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和泰国等地与广东、海南冼太庙都会举办盛大庆典,来自高凉古郡的乡亲欢聚一堂,共同纪念这位巾帼英雄。

名声显赫的军坡节是海南人纪念冼夫人的日子,但据说泰国素食节有不少风俗都与军坡节类似。原来,很早以前有大量海南人到泰国务工,他们纪念冼夫人的活动,经过在泰国民众的模仿和传播,逐渐演变成泰国本地的民间风俗。

团结互助,冼夫人精神让华人群体更有凝聚力东南亚华人喜欢把冼夫人称作冼太。在他们看来,“冼太”不仅念起来比较顺口,还有一种亲切感,更透着老人的慈祥和母性的温柔。但与此同时,华人对冼夫人的敬仰不会因为这样的称呼而有丝毫消减。冼夫人在他们眼中依然是那

2位能文能武、统领一方的巾帼英雄。亲切包容和英勇刚毅,构成了冼夫人独特的文化形象。

这样的神明形象对于闯荡海外的华人来说,是弥足珍贵的。远离家乡,漂洋过海,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肤色不同的族群,孤独、迷惘和不安时刻萦绕心头,因而极其需要通过一种特定的形式来获取心灵慰藉,祈盼神灵护佑。冼夫人与妈祖一样,都是华人内心普遍认同、十分信赖依靠的保护神。而且,由于此种信俗来自家乡,给心灵提供慰藉的效用便更为明显。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谈及巴基斯坦的投资优势时,巴基斯坦驻广州总领事巴伯。阿明指出,作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相连的交叉点,巴基斯坦优越的战略位置为其工业、服务业和农业提供了理想的投资环境。他强调说,巴基斯坦建立了最自由的投资制度,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平等的待遇,几乎所有经济领域都向外资开放,外国和当地投资者享有同等待遇;允许外国投资者以外币形式将资本、红利、股利抽回到他们选择的目的地;巴基斯坦的土地和劳动力远比中国廉价;人力资源主要包括说英语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技术人员、熟练和半熟练劳动力。阿明说,“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到巴基斯坦投资,参与到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

第五篇。“一带一路”将给中国土木工程带来什么“一带一路”将给中国土木工程带来什么。

11月19日~20日,以“互联互通,合作共赢”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土木工程国际论坛在京举办,与会的中外学术组织代表共同签署了《国际土木工程科技发展与合作联盟成立倡议书》。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易军,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方宁,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住房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郭允冲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易军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将给中国建筑业及世界各国同行创造更多交流及项目合作机会,有利于促进各国工程建设技术水平提升及经济协同发展。中国工程建设领域要以“设施联通”和“民心相通”为主要合作内容,以技术合作为纽带,促进技术成果转化;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引领,创新合作方式和服务内容,建立畅通的沟通交流平台;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加强有关国家工程建设标准的国际化合作,推动各国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取长补短、良性互动。郭允冲表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将在加强工程建设科技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工程建设领域创新能力建设、后备人才的培养与交流等方面与相关国家开展广泛合作,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论坛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共同主办,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逾400名代表进行了技术交流。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发起倡议,成立国际土木工程科技发展与合作联盟,加强和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土木工程科技发展与合作,促进各国经济、科技、文化的共同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