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产业交流

发展生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致力于现代农业建设,是当今全球农业发展的潮流。我国在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应当准确把握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不失时机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是这一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富裕,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特征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在发生重大分化和演进:一是产业的分化,由传统的种养业向产前、产中和产后等相关产业演进;二是农业经营方式的分化,由传统的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向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演进;三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分化,由原来集中在农业产中就业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和非农产业多领域就业演进;四是农民收入来源的分化,由原来单纯依靠种养业获取收入向务农及打工多元化获取收入演进。我国农业已经大大突破了原有的领域,正在向现代农业转变。与此同时,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紧迫任务,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和整体水平。

致力于现代农业建设,已成为当今全球农业发展的潮流。那么,应当怎样理解和认识现代农业。它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现代农业的内涵不尽相同。我国对现代农业的认识也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前,人们曾把现代农业概括为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化学化,尤其强调农业的机械化。改革开放以后,则通常用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社会化来概括现代农业,尤为重视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综合国内外建设现代农业的经验,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可以作如下概括: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产品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从现代农业包含的内容和实现的途径看,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要素投入集约化。现代农业注重集约投入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它主要是通过增加资本投入、应用现代科技和装备、适度集中土地和强化组织管理来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集约化地投入生产要素,改变了农业粗放经营的状况,实现了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了土地以及水和其他资源的产出率。特别是以资金与技术的集约投入取代资源和劳动的粗放投入,使现代农业具有了明显的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特征。

资源配置市场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从事农产品生产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自食自用,而是为市场提供商品,实现利润最大化。现代农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健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因而,它需要具有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和完善的市场体系,要求市场机制对农业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目前,在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农产品商品率一般在90%以上。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重要基础。发展生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多方面去努力,但必须立足于农村产业的发展。而农村产业的发展,核心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设新农村,无论是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还是改善生态环境,都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基础。可以说,现代农业建设的成果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效,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产业基础。

实现粮食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必须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重要举措。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核心是稳定增加农民收入。20**年和20**年,我国粮食连续两年获得丰收,共增产1066亿斤,单产连续两年创历史最高水平。然而,粮食供给总体上仍是产不足需,粮食安全问题还将长期存在。农民收入扭转了多年低速增长的局面,近两年平均增幅6.5%,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元,但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仍为3.22:1。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制约因素看,凭借传统农业已无法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解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富裕的问题,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坚定不移地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必须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重要保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过渡期即将结束,国内外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机遇与挑战交织在一起。农产品国际竞争,说到底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竞争。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进程和水平。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一般规律是: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农产品净出口国的农民受益较多;而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产品净进口国的农民受损较大。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同时又是农产品净进口国。20**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达到46.4*亿美元,20**年仍达到11亿美元。据预测,今后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很可能成为一种常态。这种情势迫使我们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