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农业该如何发展循环经济[范文大全]

第一篇:兵团农业该如何发展循环经济兵团农业该如何发展循环经济

兵团经济研究所刘宗芸

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继人口和环境两大问题之后,资源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温家宝总理指出,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问题将是对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严峻挑战,农业也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有限的农业自然资源能够永续利用,这实际上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农业的发展。当前,兵团经济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构建资源节约型农业是长远发展战略,也是与市场经济机制相匹配的必然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新的历史任务。

一、兵团农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

农业部发出《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的意见》,指出今后将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和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建设节约型农业,促进我国农业尽快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目标。在国家提出这一农业发展新思路之前,兵团已在开展此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兵团按照农业现代化“五高”(土地产出率高、劳动生产率高、加工增值率高、环境质量高、生活质量高)和“七化”(科技现代化、作业机械化、结构合理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农民知识化、农村城镇化)标准,率先应用精准施肥、精准种子、精准播种、精准灌溉、精准收获和精准田间生态监控六大精准技术,全面推广机采棉、机收甜菜、机收番茄,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动植物新品种,在农场积极发展户用小型沼气技术,尤其是在农业节水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到2005年6月已建设节水灌溉面积达570万亩。

二、兵团农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

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非常广阔。当我们说到精准农业、高效农业及生态农业的时候,它们已经包括在循环经济的范畴之中。循环经济遵循的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这一原则运用到农业领域,首要的就是节约,比如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等等。无论在种植环节还是加工环节,都要做到浪费最小,效益最大。发展节水型农业、推广沼气等清洁能源、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化肥有效利用率是兵团农业节约的重点。首先,兵团灌区处于新疆更为干旱、生态环境更为恶劣的“三边”地区,174个农牧团场中有121个处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塔克水则荒”的兵团绿洲,水是兵团发展的命脉,是兵团发展中最具战略意义的资源。兵团主要是绿洲灌溉农业,农业用水占全兵团利用水资源量的98.6%,而目前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率仅为50%以上。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将会节省大量的水资源。其次是沼气的推广。据有关部门统计,1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处理人畜粪便能力是20吨,每年直接经济效益1000元,可保护6亩林地免遭破坏。循环利用资源,既可解决农户生产、生活用能和环境污染问题,还给农业提供优质的肥料,节省了生产化肥需要消耗的大量能量,经济与生态效益同步增长,兵团部分农牧团场都具备推广沼气的条件。再者,继续大力实施沃土工程,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和平衡配套施肥技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为农作物送上“营养套餐”,改变长期以来广大农民在农作物施肥中存在的用肥结构不合理、施肥方法不当、施肥不平衡、盲目施肥等问题,节约肥料成本,减少了污染,提高了土壤肥力。

三、兵团农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潜力

兵团的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对全国平均水平而言是比较高的,但它仍然存在许多有待改善的地方,我们既要看到循环经济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力度正不断加大,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也要看到这一领域还有大量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做,现状尚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微灌节水工程建设的投入大(每亩投入450—550元左右),因此目前喷滴灌技术主要在经济作物上推广应用,兵团尚有近1005万亩粮食作物、牧草仍采用传统地面灌溉技术。进一步探索投资省、见效快的其它灌溉模式,对于节水增产、节约资源、职工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的意义。

2、由于对耕地的用养失衡,大部分种植棉花的耕地未进行轮作倒茬,土壤肥力贫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白色污染等原因造成40%以上的耕地退化,中低产田占75%左右,土壤质量不容乐观,严重制约兵团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3、过分依赖化肥来提高产量,化肥投入多,有机肥投入少,肥料效应降低,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普遍存在,降低了农产品竞争力,直接影响到农业增效和农场职工增收。据2005年《兵团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2004年兵团平均每亩化肥施用量为55.78公斤/亩,其中,农一师为96.34公斤/亩、农二师为73.11公斤/亩、农五师为70.04公斤/亩、农十三师为68.53公斤/亩。

4、一部分土地由于沙化、盐碱化及干旱、缺水等造成弃耕

5、兵团多数垦区无霜期在160天以上,≥10℃积温大于3000℃,有复种绿肥、冬菜或短期作物的条件,但兵团目前播种复种指数仅为1.05,如果加强平整土地,改良和培肥土壤,加强农业技术措施和选用良种,积极推进复播绿肥种植工作,土地播种复种指数会有大的提高,有较大的潜力可挖掘

要清醒地认识到,差距和缺口就是潜力与动力,这从另一个角度证实,循环农业之路在兵团具有宽阔的开拓前景和广袤的发展空间。

三、兵团农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路该怎样走

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态势,循环经济在我国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存在很多困难。面对存在的种种困难,当我们以循环经济的发展眼光来审视农业的时候,首先需要以更长远的思路从制度和规范上着手运筹。这是因为循环农业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生态农业,节约资源离不开法律和规章的约束,因此,制度和规范的制定应放在首位。其次应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发展循环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多方面的综合配套,协同努力。目前相对紧迫的还是解决资金来源问题,而这仅靠国家投资、兵团财力和团场职工显然是不够的,需要着眼以下两点。

一是有赖于国家改革和优化农业投资体制。目前农业项目投资分口很多,比如,农户建沼气一事就由多个部门介入资金投入,以致不同的团场建沼气有的有补助,有的没有,建一个沼气池补助的资金每个团场也不一样,影响了职工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开发沼气资源的积极性。

二是有赖于社会各界加大对农业的直接投入。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多种所有制的资金进入农业生产,尤其是循环农业,为其发展源源注入强大的后劲。这方面可以有所作为的领域和项目相当可观,比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优质高产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建设、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和基因工程培育动植物优良品种基地建设、自动化控制滴灌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城市郊区大型养殖场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等等。

循环经济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不但是大势所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迫切需要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只有这样,才能使之成为各师、各部门、各团场和广大农牧职工共同的自觉行动。

(责任编辑:叶梅)

第二篇: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循环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中一种新型的资源利用模式与理念,正越来越被接受和认可。现代传统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有待于运用循环经济原理与方法来解决。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够显著缓解农业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对于破解我国农村土地矛盾尖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足问题有明显推动作用。

根据农业循环经济的“3r”原则:

减量化(reduce)原则要求减少农业投入,从而直接降低成本。目前我国农业普遍存在农药、化肥等投入偏多的情况,导致环境污染、土壤功能弱化、农产品易受污染等负面影响,因此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在保证不降低产出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效率来相对减少投入量。

再利用(reuse)原则要求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通过对农业生产与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将废弃物污染转化为资源,不仅可降低污染,而且提高了资源附加值。

再循环(recycle)原则要求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反复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尽量少产生废弃物,少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和方法,可为今后的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对于循环农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评价某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方法(流程)1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基本内容

在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与排放量,加大对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产出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是循环经济型农业的总体目标。因此,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可以结合农业生产的行为以及相应的结果来考察,据此建立一个bpeir概念模型,即行为-压力-效果-冲击-反应模型(图1)。因为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存在一个循环总量,而且该循环总量大小取决于系统外的投入以及系统内的消费量。如果对于一个区域系统投入加大,消费量减少,则循环总量会增大,对于系统产生的压力增加,从而会造成系统内各组分向不利的方向发展,比如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使用过多,促使其有效利用量下降,则会带来土壤退化、作物产量下降等负效果。负效应集聚对系统的冲击,促使人们通过各种措施减少系统的循环总量,减小系统的循环压力,比如农业中种植模式的改变、废弃物资源化等措施,均为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减少对于系统的投入;反之,如果对于区域系统投入减小,消费增加,说明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则系统内循环总量减少,压力减小,使系统各组分良性发展。因此,从农业生产行为以及产生的效果出发,考虑系统的输入端、过程、输出端来进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1.1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技术路线

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农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农业循环经济系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综合评价,反映某一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二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障碍因素诊断,具体是通过因子贡献度、指标偏离度和障碍度3个指标来进行分析诊断,找出制约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促进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信息(图2)。

1.2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即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内容的行为原则,并根据研究区域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认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必须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以及核心技术指标,全面准确地反映农业系统输入、输出终端和运行过程的复杂内容。因此,为选取有效的评价指标,本文根据图1中bpeir模型以及特尔菲法,对众多因子进行分析,筛选出20个参评因子构成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一是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该类指标主要用来反映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即系统输出终端的效果。其中,采用农机总动力与农林牧渔商品率作为反映农业产业化基础条件以及农业产业化效益的指标;二是资源减量投入指标,该类指标用来揭示区域农业生产系统投入端的现状;三是资源循环利用评价指标,用来体现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系统内资源循环利用的程度;四是资源环境安全评价指标,反映农业发展中对于生态环境和资源安全的影响。

1.3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指标的权重是指在相同目标的约束下,各指标间的重要性关系”#$。因此,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权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主要采取层次分析法(ahp)对评价指标赋以权重(表1)

2研究区域实证分析2.1评价指标的标准化

从以上选取的指标中可以得知,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性质各不相同,数据之间缺乏一定的可比性。为使各指标具有可比性,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参照值标准化法主要适用于评价指标与参照值之间相互关联且有所区别的情形。具体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应用有两种类型:

一是正作用指标。该类指标值越大,所反映的循环状况越好;

二是负作用指标。该类指标值越小,越有利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两种类型,指标标准化处理的公式如下:

xij为某一指标的原始值,xi为具体研究对象某一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第i指标原始值。

2.2综合评价结果计算

由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复杂性与层次性,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每一项指标均需从不同层次与侧面反映农业循环发展的状况。因此,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是一项综合性评价,采用加权函数法进行计算,即

式中,xi为各单项指标的标准化值;wi为与各指标相对应的权重;s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综合水平得分。

2.3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诊断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是对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现状的考察,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找出阻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有的放矢地对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行为与政策的相应调整,从而有效地减少系统投入、提高系统产出,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统一的目标。具体方法是采用“因子贡献度”、“指标偏离度”、“障碍度”3个指标来进行分析诊断。

3做出结论并提出具体政策建议

下面就分别以2000~2009年甘肃省、1991~2005年黑龙江省、1990~2008年吉林省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为例具体分析

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1综合评价结果

2000-2009年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态和质量,在总体上呈现出不断图32000-2009年甘肃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结果

提升的趋势,2009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值是2000年的2.76倍,年均提升速率为11.95%(图3)。

2分类指标评价结果比较分析

2000~2009年甘肃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准则层中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数、资源循环利用指数和生态环境安全指数评价值,均高于2000年的水平,资源减量化评价指数值从2004开始才高于2000年的水平,按照各项分类指标评价指数值年均提升速度的高低来排序,依次为资源循环利用指标(21.63%)、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7.27%)、资源减量减量化指标(2.21%)、资源环境安全指标(1.61%)。说明2000~2009年资源循环利用因素对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提升的拉动作用较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的推动作用也较为明显,而资源减量化和资源环境安全因素的作用非常有限,是限制甘肃农业循环经济进

图42000-2009年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分类指标评价结果

一步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3分类指标的约束度判断

为了进一步判断各分类指标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约束程度的大小,将单项指标的约束度进行加总,得到各分类指标的约束程度的度大小。从图7可以看出,2008年影响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资源减量化因素,其约束度为57.03%,然后依次是资源环境安全因素(20.06%)、资源循环利用因素(17.12%)、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5.79%),说明甘肃通过控制农业资源投入减轻农业循环系统压力的任务还很艰巨,未来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在提高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效率的同时还要格外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图52008年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各分类指标的约束度

4政策建议

①在优化资源减量投入的前提下,提高资源循环再利用的效率,特别是要在加大科研投入强度和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和示范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废弃物资源无害化处理技术

②构建和完善科技支撑体系,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尽快向包容性增长转变主攻方向为:加强以农产品加工为载体的环保型产业间循环链接技术和农业产后剩余资源及废弃物多功能化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③研究和推广应用农业洁净生产技术。主攻方向为。研究和推广以科学施肥技术、高效农药综合防治技术、农膜高效利用和回收循环利用技术为主的无公害生产技术,并加强生物农药、优质复合肥、基因技术等替代物质的开发和应用技术研究

④开发和推广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主攻方向为。研究开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和农业技术体系,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耗

⑤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长效运行机制

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1.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1991—2004年,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逐渐向前发展。2004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是1991年评价指数的1.37倍。依据图2和中国经济发展的五年规划的时间发展顺序,可将1991—2004年黑龙江省循环农业发展进程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八五”期间(1991—1995年):起步发展阶段,该阶段循环农业发展评价指数在[0.87,0.95]内波动,发展状态呈现上升趋势,上升速率比较缓慢。第二阶段“九五”期间(1996—2000年):平稳发展阶段。该阶段

图61991—2004年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结果

循环农业发展指数在[0.96,

1.04]内波动。虽然该阶段黑龙江省循环农业发展总体水平高于第一阶段,但该阶段也明显表现出平稳趋势。第三阶段“十五”期间(2001—2004年):提升发展阶段。该阶段黑龙江省循环农业发展处于一种相对较快发展的状态,其综合评价指数主要分布在1.04左右。其中,2004年出现黑龙江省循环农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数的最高值(1.194)2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分类比较

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效益较高,产出水平提高幅度最大,对整个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起较强的拉动作用;农业生产的投入方面,在“八五”期间发展逐年下降,对农业整体发展起制约作用,但在“十五”期间,情况有所好转,资源的减量化投入日益贯彻到农业生产中;在资源的利用环节,总的有效利用效率

图71992—2005年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各分类指标评价指数

不高,循环利用的水平低,1995年后逐年下降,对整个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生态效应方面,其发展水平低于或等于农业总体发展水平,但仍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1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

图81990-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图

(1)1990—1996年停滞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各年份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数均低于1990年,综合评价指数平均为4.18,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处于低水平波动阶段。该阶段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注重粮食产量,依靠高投入、高消耗获得高产出,以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为主,忽视农业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2)1997—2002年缓慢波动上升阶段。这一阶段循环农业指数小幅升高。除了2000和2001年受自然灾害影响以外,综合评价值均高于1990年,综合指数平均为4.77。国家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积极推进生态农业模式,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上升态势

(3)2003—2008年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农业循环经济指数快速升高,年均指数为7.01。随着国家重视“三农”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并明确提出发展循环农业,将发展循环农业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吉林省作为国家农业大省是这一政策的主要受益地区。农民在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支持鼓励下,提高了循环利用意识,重视利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废弃物综合利用、相关产业链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农业技术。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得到快速提高。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台湖为什么要经营水稻。同时又在稻田里养蟹。台湖地区这种生产模式有何好处。

生物降解稻田养蟹的生物链关系及可行性。教师总结台湖稻田养蟹的好处。课后总结:

同学们上课听讲认真,讨论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对于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认真总结并进一步的巩固确认。通过图片及视频的介绍,相信同学们对于农业方面循环经济的做法及方式肯定有了自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