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期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与反思
绪论
医疗卫生体制是人民健康的最基本保障,我国的医疗卫生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为全体人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可及性医疗服务,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的民生问题。长期以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就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对此,我国政府在这个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努力。自1998年推行的“三项改革”,到2007年明确了医疗卫生领域的四大体系,即“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我国也提出了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总体目标。对此,我国做了很多的工作,其中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论文写作背景及目的
我国真正开始医疗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当年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拉开了中国30年改革的畜牧。也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当时,我国政府矜持了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结合的方针政策,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之后,我国颁布了《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该报告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由此拉开了医疗机构转型的序幕。1989年2月14日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七五”时期卫生改革提要》和《卫生部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九点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各领域改革的政策。1990年5月卫生部于成立《中国卫生发展与改革纲要(1991—2000)》起草小组,此纲要先后草拟了12稿,不断地征求意见,讨论修改,这个过程对深化各部门对医改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指出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卫生工作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思想。
1998年开始推行“三项改革”,即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2000年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就“三改并举”进行部署。在这期间,有关部门对中国医改的构成以及具体内容进行探讨,以期界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医改范畴,
第1页共22页2007年1月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提出四大基本制度,即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管理制度。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卫生医疗领域的“四大体系”,即“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大体系”的提出不仅系统总结了以前的研究,还为今后的改革构建了崭新的框架。2009年3月,两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此次两会,医改作为重要议题,得到了全党、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两会在征集社会广泛意见后讨论并于4月6日公布了《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这两项政策的出台为我过医疗体制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之路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医疗体制改革方面所做的努力。
医疗体制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改革,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民生问题,我们认为在政府高度重视下,未来我国全民享受基本医疗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二)研究现状
1998年,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我国发展的三十年的巨变引起了相关学者、专家的热烈讨论,并编写了大量关于我国三十年以来社会体制改革30年巨变的著作。如唐志良在《对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反思》一文中提到在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至今已经有整整20多年的时间,其间主要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5年到1996年。在这期间,各地对医院的领导体制和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引用了一些企业的改革的经验,采取了简政放权,加强经济管理等政策。改革措施涉及了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体制、医疗收费和价格制度、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等方面。总的来看,这一阶段的改革着重于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机制和微观利益的调整,但是由于客观条件与主观认识的局限,改革中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如:卫生事业着重于规模与数量增长,对提高质量与效率、合理配置与利用卫生资源重视不够、管理措施不配套;对医疗卫生机构运行中由于经济利益驱动带来的消极影响估计不够,调控措施不得力,一些片面追求经济收益的现象有所增长。第二阶段1997年至今。以199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标志,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入“三医”联动、城乡结合、深层推进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重要的历史文献中,在医改方面明确了一系列重大方针和政策。2002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医疗体系、办医体制、补偿机制等方面的比较具体的基本政策。医疗机构按经营性质进行分类核定、分类管理;民间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民营医院逐步成为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不可或缺的力
第2页共22页量,在满足群众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社区卫生服务正在逐步推进;公立医院实行药品招标采购,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选择权、知情权得到增强。而宋晓梧主编的《中国社会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认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分为六个阶段,分别是1978—1984年为初期,1985—1992年,1992年—2000年,2000年—2005年,2005年—2007年以及2007年至今等。本文支持的观点是后者。
另外,国务院医改专家葛延风提出在未来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两条原则必须坚持。一是要追求公平,要确保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够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这是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同时,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的公平,确保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健康,对于降低全社会的疾病负担,对于稳定城乡居民生活预期,进而拉动消费,促进宏观经济增长意义也都是非常重大的。二是要强调卫生投入的绩效。现在很多人关注比如医疗服务机构能否盈利等所谓的“效率”是不对的,真正要关注的应该是医疗卫生投入的健康绩效、健康结果。也就是,在有限的全社会卫生投入水平下,如何能够使全民族的健康水平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研究内容
本文论述新时期医疗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基本介绍
二、新时期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及分析
三、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的成绩
四、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五、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四)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运用了系统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实证与规范分析法。具体表现在:首先,本文将医疗体制改革做了一个系统的学习,充分了解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四大体系及五大重点改革思路;其次,实证与规范分析法的运用比较多,如绪论国内外研究情况的介绍,以及整篇文章基础理论的提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都是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的结果。再次,通过国内不同时期医疗体制改革的比较,得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最后,还运用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法。以此对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做出了一个全面的分析,以期能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做出一点贡献。
第3页共22页长期以来,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经常作为一个笼统的概念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其实这里面包含着丰富而具体的内容。从1998年推行的“三项改革”1开始,经历了长达9年的时间,在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卫生医疗领域的“四大体系2”,即“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大体系”的提出不仅系统总结了以前的研究,还为今后的改革构建了崭新的框架。2009年4月6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这两项政策的出台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之路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
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基本介绍
医疗卫生体制是人民健康的最基本保障,我国的医疗卫生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为全体人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可及性医疗服务,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
(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3。
(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立足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坚持公平效率统一,实行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把完善制度与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
(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四大体系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1《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三项改革总体目标》《中国医院》2001年05期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3月17日
第4页共22页保障体系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五)医疗卫生体制的五大重点改革
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二、新时期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及分析
计划经济体制下,医疗卫生体系定位明确,我国医疗卫生创造了一系列辉煌。农村和城镇的医疗服务也在这时全面展开,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大大增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影响以及“政事一体化”的管理,我国在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途径。
按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特点,我认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978—1984年
1、本阶段社会经济背景。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政府坚持了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结合等一系列正确方针路线,建立了完善的农村和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并取得了显著成就。据统计,中国人均期望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提高到1981年的67.8岁,新生儿死亡率从新中国成立前的200‰降低到1981年37.6‰,孕妇死亡率大幅度降低。1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卫生事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国家虽然做了多项努力,但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直至1978年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拉开了中国30年改革的序幕,一方面为医改提供了动力,另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不断为卫生事业提出新的要求。
2、改革进程。本阶段的改革主要针对十年浩劫对卫生系统的严重损害进行调整、建设;同时,也包括培养相关人员业务技术,加强卫生机构经济管理等内容。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卫生部门也以此作为契机,根据党的建设路线开始加强对卫生事业的管理。1979年,卫生部各领导都提出自己对医疗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同年,卫生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接着又开展了“五定一奖”2和对医院“定额补助、经济核算、考核奖惩”的办法,并展开了试点。传统医院12邹东涛.发展与改革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王威琼、张丽、唐爽.医改:世界顽疾的中国处方《医界》杂志社2010年2月4日http://www.xiexiebang.com/html/medplot/20100204/2010020400021071.shtml
第5页共22页管理的弊端在这一阶段逐步显露出来,随后加强医院管理的政策相继出台。如1981年,卫生部下发的《医院经济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卫生机构经济管理的意见》;1982年卫生部颁布《全国医院工作条例》,都是对医院相关工作的具体要求。
在加强对医院管理的同时,也开辟了医疗主体多元化的先河。1980年,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得到国务院批准,这为转变国有、集体医疗机构一统天下,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医疗服务机构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对医疗资源投入的不足,促使国有医院的改革更加顺利地进行。
3、阶段特点。本阶段是恢复与改革之间的过渡时期,1980年之前基本上进行恢复性质的建设工作,1980年之后当建设全面展开使更多的弊端显露出来,重点开始向改革转移,其中主要的是医疗机构内部的一些调整。但是这些调整都只是管理上的修修补补,并没有涉及体制上的变革。所以说这个阶段只是医改的孕育期。
(二)第二阶段:1985—1992年
1985年可谓是医改元年,在这一年我国正式启动医改,核心思想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1。
1、本阶段社会经济背景。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这一时期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加强经济管理到经济体制、科技、教育、政治体制等各个领域全面展开。这为1985年中国医改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
2、改革进程。标志医改启动的事件主要有两个:一是1985年1月召开的全国卫生局厅长会议,贯彻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部署全面开展城市卫生改革工作;二是同年4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国发〔1985〕62号文),62号文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由此拉开了医疗机构转型的序幕。
为了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卫生部又相继下发了《关于开展卫生改革中需要划清的几条政策界限》、《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1989]10号文),文件提出了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等新型改革措施,以此拓宽卫生事业发展的道路。
1988年11月,国务院发布卫生部“三定”方案(即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这一方案确定了卫生部的基本职能,要求对直属企事业单位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1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jjsh/20090910/1220502.shtml
第6页共22页1989年11月,卫生部正式提出将医院按照任务和功能的不同被划分为三级十等1,这一办法能更客观地反映医院的实际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医院在政府的控制下展开有序的合作和竞争。
为了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1989年2月14日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七五”时期卫生改革提要》和《卫生部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九点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各领域改革的政策。
从1990年开始,卫生改革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在贯彻十三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同时,总结了卫生改革的经验,提出进一步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要求。同年5月卫生部于成立《中国卫生发展与改革纲要(1991—2000)》起草小组,此纲要先后草拟了12稿,不断地征求意见,讨论修改,这个过程对深化各部门对医改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2
这个时期我国对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同时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3这可以看作是对这一阶段卫生政策的高度总结。
3、阶段特点。伴随着各个领域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卫生领域不可避免地受到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政府直接投入逐步减少,市场化逐步进入到医疗机构。但是总的来说虽然涉及体制问题,但是本阶段的改革更多是模仿了其他领域的改革,对卫生事业发展自身特性了解和认识不足,是属于改革的初级阶段。
(三)第三阶段:1992—2000年
1、本阶段社会经济背景。1992年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掀起了新一轮的改革浪潮。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指出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在卫生医疗领域,继续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医疗卫生体制。
2、改革进程。1992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几点意见》,卫生部贯彻文件提出的“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己”的精神,卫生部门工作会议中要求医院要在“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方面取得新成绩。
针对医院注重效益而忽视公益性的倾向,卫生部门内部也展开了一系列争论提出了12《医院分级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89年11月29日周志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前瞻》《新视野》1996年04期
3刘世杰.贯彻预防为主促进人民健康《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9年第2期
第7页共22页应顾及医疗的大众属性和起码的社会公平等多种观点。从此以后,医改领域内的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的问题成为了针轮的焦点。199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此次会议为下一步卫生改革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卫生工作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思想。
在医疗机构管理方面,1993年9月卫生部发出了《关于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通知》要求医务人员提高医疗质量意识。1994年2月国务院发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179号令),对医疗机构的规划布局和设置审批、登记、执业、监督管理以及相关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将医疗机构执业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3、阶段特点。这个阶段仍是在改革探索中,伴随着医疗机构市场化的是与非的争议,各项探索性改革仍在进行。总体来看,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改革,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有待下一阶段解决。
(四)第四阶段:2000—2005年
1、社会经济背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党的执政纲领和路线与日俱进。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五个统筹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演进,政府卫生投入绝对额逐年增多,但是政府投入占总的卫生费用的比重却在下降,政府的投入不足,再加上卫生政策失当,在2000年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公开拍卖、出售乡镇卫生院和地方的国有医院。此阶段存在的严重的社会问题。2003年sars事件又是对卫生体系的一次严峻的考验,又是一次警示。这一事件直接暴露出了公共卫生领域的问题,促使人们反思现行卫生政策,直接影响和推动了卫生体制的改革。
2、改革进程。作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总体文件,国务院办公厅于2000年2月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卫生部等8部委《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之后陆续出台了13个配套政策,包括是:《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医疗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关于改革药品价格管理的意见》、《关于改革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意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工作若干规定》、《药品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及监督管理办法》、《关于病人选择医生促进医疗机构内部改革的意见》、《关于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
第8页共22页服务的若干意见》、《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在上述配套文件出台后,开始了医院产权改革之路。2001年无锡市政府批转《关于市属医院实行医疗服务资产经营委托管理目标责任的意见(试行)的通知》提出了托管制的构想;2002年年初《上海市市级卫生事业单位投融资改革方案》出台,这也是产权化改革的探索;有关部门在地方进行“医药分开”的试点,按照“医药分家”的模式将药房从医院中剥离,但未获得重大进展。
本阶段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受到重视,2000年—2001年间,卫生部又相继印发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指导标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设置指导标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工作内容(试行)》、《关于2005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目标的意见》等方案。2006年年初,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之后又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连续密集出台的这些文件为社区卫生组织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3、阶段特点。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一个矛盾的时期,一方面市场主导随着改革的深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另一方面,非典爆发后,市场主导又显示了它的弊端,单纯依靠市场主导在公共卫生医疗事故发生后,政府很难在最快时间发挥积极的作用。此外三改并举在这一阶段确立并开始大规模实施。医院产权改革是本阶段最为明晰的脉络。从中央文件的印发到地方政府的尝试,改革的领域和层次在不断提高的同时,操作的方法和手段也日益纯熟。
(五)第五阶段:2005—2007年
1、社会经济背景。在这一阶段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背景下“看病难,看病贵1”表现尤为突出。
随着市场化和产权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逐渐淡化,追求经济利益导向在卫生医疗领域蔓延开来。2005年7月28日《中国青年报》刊出的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负责的最新医改研究报告,通过对历年医改的总结反思,报告认为: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这种结论主要建立在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争论基础之上,而正是因为这份报告让2005年成为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起点。
2、改革进程。2005年,产权改革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2月国资管理公司开始托管民营医院改革新模式在上海产生,但是产权改革并不是本阶段的主要内容。
2005年1月,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吴仪做出批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1赵奕均.《论“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及对策》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3期
第9页共22页题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1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了要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随之,卫生部开始尝试制定《关于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试点指导意见》,但大部份都没有对外公布,只是在内部征求意见,参与意见征求的专家普遍认为,后者明确规定了卫生事业的性质,即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
除了对公益性质的关注,本阶段还注重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管理。2005年被确定为“医院管理年”,11月卫生部发布了《医院管理评价指南》,细化了医院的评价指标。2006年,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2007年4月卫生部等七部委下发《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的意见》,《意见》为扎实推进医疗机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切实解决医疗机构执业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作出了贡献。
2006年9月,成立了由11个有关部委组成的医改协调小组,国家发改委主任和卫生部部长共同出任组长,新一轮的医改正式启动。到2007年,共有9家机构对此进行专门研究,此时正式的医改方案也处于酝酿时期。
除了主流的改革之外,改革开放后在对医务人员的管理方面也进行了一些相应的改革。这方面的政策主要有:《护士管理办法》(1993)、《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1998)、《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暂行办法》(1997)、《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1999)、《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02)等。
3、阶段特点。本阶段主要是从反思争论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同时让医改又上了新的台阶,尤其是2006年医改协调小组成立以后,各方积极分析准备,医改的具体方案也在一次次协调和调研中得到了细化。虽然在整个过程中也充满了利益的协调问题,但是随着中共十七大报告的出台,我们也有信心期待医改方案的最终出台。
(六)第六阶段:2007年至今
1、社会经济背景
2007年至今,这三年期间,我国政府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以求促进医疗公平,满足广大群众对于医疗保障的需求。自2003年期,经过六年的时间,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方案几经讨论修改,始终没有定案。直至2009年两会的召开。开启了医改的一个新篇章。一年间,医改政策出台之密集,政府投入之巨大,前所未有。截至目前,医改五项重点全部启动实施。
2、改革进程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感谢四年来共同生活的同窗,是缘分让我们走到了一起,我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友情。感谢他们同我一起度过了这一段美丽的日子,并让我收获了很多。和你们在一起的日子,必将成为我终身美好的记忆。
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在我求学过程中,因为有他们无私的奉献和默默地支持,才使我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第22页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