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作用的思考
加强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高学金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164199[摘要]从中职教育现阶段发展的问题分析入手,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专业设置布局与调整、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双师队伍培养培训、信息化应用与规划等方面,探讨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素供给方法与对策.[关键词]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要素供给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最相关的教育类型之一,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拉开了序幕,做为职业教育系列的一个层次,中职教育是实施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分,也是最基础的部分。中职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从自身的问题与需求出发,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提升,推进中职教育强化内涵发展,通过结构性调整与改革、实现要素配置的合理化,扩大中职教育的有效供给,满足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实现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中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要丰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强化体系内外的密切联系。
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类型它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密切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效沟通,满足全民终身教育需求,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实现教育公平、人人出彩、全体发展的目标而努力。现阶段中职学校的发展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办学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完全相符,缺乏必要的调研,盲目跟风办专业。主要原因是:缺乏调研,调研能力与水平不高;决策随机性强,没有从长远角度考虑。要强化培训与提升办学理念、提高调研与决策水平与能力。
二是产教融合深度不足。社会氛围不够,企业专注单一(招工)。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发展转型没有空间甚至逐渐萎缩。管理的顶层设计没有赋予更多职能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没有给企业相应的财政支持与待遇。学校一头热的现象突出。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制定政策为深度开展校企融合保驾护航。要从基础做起做好宣传,通过建立校企合作联盟联系起众多企业和中高职学校参与,职业教育行政部门通过组织引导开展校企深度融合,生成合作的名为通过动力,丰富合作的内涵。做实合作、提升合作水平。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内联系的同时,强化职业教育体系外的社会联系。使职业教育真正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三是中高贯通线条单一,多是中职与高职贯通,缺少中本贯通,职业教育硕士专业开设与晋升通道狭窄。中高层次的贯通多停留在招生角度,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实训基地建设、引导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改革、内涵管理、信息化应用与提升等方面贯通不足或缺失,职业教育发展链条单一,发展要素弱化。首先要合理整合中高职院校,通过关停并转等手段进行区域化、功能化、专业化整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考虑数量。第二是强化中高贯通内涵挖掘。合理定位融通的外延。让中高职教育发展各要素都融通起来。不要单独停留在招生融通,而其它全封的现状上。第三是职业教育行政部门要引导高职院校重视与中职教育内部要素的融通与提升工作,建立相关工作制度与规范,制定融通工作管理办法,各中高职院校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防止只招生小融通现象重复出现。使职业教育体系内部联系密切而规范。
四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做为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两者间没有建立有效的立交桥,在学分互认、学籍互转、课程互设、校际交流等方面缺乏顶层设计,基层实施困难重重。首先是教育行政顶层牵头引导职普双方管理部门出台能实施可操作性强的职普融通管理办法,指导基层学校开展融通工作。要站在完善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度进行设计。第二是要在融通各环节、各要素的上做充分考量,保障融通环节处处通、时时通、人人通,融通要素要确立清晰,融通工作流程要制度化、规范化。第三是加强融通的社会氛围,做好试点与宣传工作。
二、从调整专业设置布局入手,加强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建设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受师资、实训条件的限制,改革老专业、设置新专业的步伐较慢,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节奏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
一是各中职院校设置专业要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区域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等)、现代服务业、比较优势产业及国家、省重大项目工程,遴选确定新设专业。
二是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专业布局的实际情况,有所选择的批复专业设置学校,合理调整专业布局,使专业设置与建设区域分布科学,实现错位发展,突出优势,实施重点建设。使重点专业建设得到强化,特色专业建设得到突出发展。
三是专业设置与建设要以经济社会发展调研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服务就业为导向,以信息化为载体,人才培养标准要对接职业标准和行业企业具体岗位工作标准,专业建设要与专业群发展统一协调。
四是专业建设要以行业企业和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现有专业资源要素,努力实现与企业岗位、项目对接,提升专业组群和产业集群的适配度;努力使专业设置与建设同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相适应。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得到发展,合作要素更加丰富。特别是在教材开发、信息化资源建设、一体化项目教学实施、教师培训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五是以国际合作为依托,高端站位,通过顶层设计、加强投入、试点先行等措施,积极引入德国、瑞士等国的先进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引入系列化培养培训教材、培养方案、职业标准、评价与就业机制等,推动机电电子、加工制造、汽车、护理等专业的升级改造,达到国际水平。提升相关专业群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能力。通过推进“龙江丝2路带”建设,促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以此建构适应经济需求、发展灵活、特色鲜明、专业成长迅速效益显著的专业群。
三、完善课程模式与体系建设,努力开发与职业岗位需求对接、与学生成长需求相适应的教材。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联系电话:0456-261200
5、13796965038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邮寄地址: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邮政编码:16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