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院读书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是我国的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的日子,我们用水稻的“稲”字,稲念袁老。大家都曾经听过我讲课,不知是否还记得,我用了30多年的开场白,大家再回味一下:

生命的每一次重逢,绝非偶然,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每次听我课的同学们,今天又再次重逢,这是缘分;人与人之间,随缘而聚,缘尽而散;聚时尽其在我,散时尽其在人,既是相识,既是相逢,有恩便无怨,有爱便无恨;得与失,获得与付出,求心之所安,存有随缘之心,完美故可喜,缺陷也是美,纵使一刹那,也是永恒。

上下几千年,人口近百亿,你我能相识,相聚在一起,大家说珍奇不珍奇。因此,想大家应该,爱大家应该,祝福大家更应该。

其实,每次我的开场白主要告诉我自己也是分享给大家:“完美故可喜,缺陷本身也是美,纵使一刹那,也是永恒。”这个道理。

今天,召集同学们来开这样一个视频会议:

我首先讲讲缘起。包括我们的发心和发愿。

因为,任何一件事情没有很好的发心和愿景是无法成就的。

其缘起是。我为总裁班、高管班、mba、emba班、政府领导管理班、金融班、房地产班、医院管理班,包括企业内训和公开课,在25年间所接受我讲课的学员,据不完全统计达十万余人。当时,在这种高频率授课中,也没有想到日后会联系或组织大家,何况那时也没有微信等便捷的工具,几乎都是每个班印发一个通讯录而已,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联系。自从有了类似的微信这样的平台,我每次讲完课也不会主动加学员的微信(因为组织方不太乐意我们主动加学员微信),都是特别喜欢我的粉丝加我微信;然后,我回到家之后,都会及时在微信头像上注解年月日和什么班的同学;要是像大家的微信头像如此的称谓,我早就记不清楚张三李四王五啦。就这样,也有大多数的同学始终没有联系过。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我在讲课时曾经讲过“关系、联系、规律、科学”八个字。若不联系,慢慢地就会彼此忘记。

但,我有一个常年养成的习惯,从bb机、到短信、到、e-mail、再到今天的微信,我每天都会主动地向我的朋友问“早安。”从个人到群发,我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做这个,这是我的“功课”。久而久之,也有极少部分的朋友或同学习惯的回复我了。当前,也有始终不回复的,还有把我拉黑的;可我一如既往。我的发心只求我惦记着大家,不求大家回复。

可能真的是这两年的疫情吧,一些久不回复的人,也开始回信给我,且“非常感动”渐渐地大家有一种“诉求”:“老师,何不建个同学会群,我们还想听您讲课······”当然,之前我也建了一些群,“生活美学群”、“伯仲先生文化群”、“小微企业创始人群”、“讲课快乐群”、“中国故事群”、“普素文化与生命文化群”、“多元文化与生命群”、“新商联盟群”等,有85个群15000人,有80%的群我是群主,20%是联合办群。我一直认为:当今每一个人的成功,关键是看圈子,你有什么样的圈子才能创新和发展你的成就。所以近些年,我一直在经营着圈子文化。在之前的讲课时,我会为多少钱和客户或组织方挣得面红耳赤,如今,我只为付出。

按照同学们这样的诉求,我开始列出了近几年的同学名单,大概有260多人左右,于是我就在2022年05月10日pm17:50时开始建群,到今天为止,十天时间,有255人进群,占了近百分之百。这说明大家还依旧喜欢我。

一般占比20%,20。80法则就已经非常不错啦。

说明两点:一是大家如饥似渴;二是证明我还是可以把,还有一定的号召力。因为,我开始要做这件事时,就有一个发心:“一个都不能少。”让我们形成一个圈子。让我们形成一个“圈子”。

说起来这就是“缘起”。刚刚开始组建的群名是“天祥老师学习群”,后来,有同学建议我们是听您课的同学会;这让我想起了小米雷军、万通冯仑、田溯宁、牛根生、李东生、马化腾,比亚迪王传福、新浪ceo曹国伟、新希望刘永好、青啤金志国、中信证券王东明、迈瑞的徐航组织的“*同学会”,我为他们讲过课,他们全是中欧商学院和长江商学院的后代,我当时就想我们这群成为他们的一员叫“*同学会”,于是,近10天的时间,我们的群就组建起来了。

我当时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要产生有意愿为大家服务的中坚力量;第二件事:就是筹备今天的线上会议。

那么,第一件事情的目的就是“一群人要有核心,形成一些相互的约束和纪律,使团体1+1远远大于2,这就是《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啦”;第二件事情是干什么事情,开始一定要有个仪式感的东西,这样,我们就定在05月22日举行线上的启动仪式。

05月20日夜晚,热情关心我们群建设的同学微信我,提出了“同学会”的注册和合法问题。我俩探讨了一个多小时,我当即咨询了我们律师所的主任,得到的回复是:同学会有两种,一种是成为社团组织,这一定要到民政部门注册,可以经营、运营和发展,它是一个社团法人组织;第二种是只有一个班级或像我们这样所谓“一师多徒”型的粉丝群、师生群,不以经营和运营为目的的就不用注册。

从严格意义上讲,我们属于第二种情况。

即:

1、大家都是听过我课的学员,是我的学员和粉丝,不算是大家所学的那个什么总裁班等等的同学会;

2、我们是不对外经营和运营的组织,所以不构成“社团组织”。其实,我们也是有法律依据的:我们是我作为法定代表人的“慈商论道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盛世红色研究院”和陈伟晶秘书长为法人的“玖颖教育集团”,我们三家联合发起组建的“*同学会”,是公司内部为服务我们同学的一个项目体。有点像刘东华成立的“正和岛”和胡海平成立的“师董会”;还有点像几个企业成立的“读书会”。就挂靠在公司的下面,且以经营这个项目为主体,收费门槛相当高的。而我们是免费的,是无偿地为我的学员企业服务。

尽管如此,我依然彻夜未眠、辗转反侧,第二天(05月21日)一大早,我就将梦中的*咨询集团董事长曹丰良先生电话叫醒,其实,我们俩之前就这件事情聊过。

*书院成立于20**年,坚持文化、智慧、经济、资本等的传承、活化、转型与发扬,并在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下,着重实现需求,展开应用研究,组织相关专家、学者,成立相关的专业研究中心和读书会。*书院与各行各业的卓越人士,同心同德、同心同行、同能同向、共创共赢、共富共强。

“*”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蛮貊,罔不率俾。”《春秋左传正义》亦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态度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底蕴的厚度亦决定企业家的高度、事业的高度。拥抱变化,团队合作,精英荟萃。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被《经济学家周报》评为著名经济学家,主要研究宏观经济理论与发展,曾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等。多次参加中共中央全会、《政府工作报告》和“八五”、“九五”“十五”和“十一五”规(计)划的起草工作的郑新立同志担任*书院院长。

*咨询集团创始人、*书院法人曹丰良先生为理事长

曹丰良先生同意将我们并入他们的书院,作为“读书会”的载体。由我(郭天祥)出任*书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并同意将其办公场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南路甲21号中关村知识产权大厦b座八层)拿出来做读书会的道场。

我上面讲的这么多,说明我及今天的大家都是满满的福报,因为我们“本自具足”,因为我们的发愿和大愿都是一样的。用今天习大大的说法就是“中国梦”。

当然,有没有可能今后我们逐渐做大做强,让她真正成为一个社会组织(注册在民政部门)呢。是绝对有可能的,只是假以时日的事情,几个企业作为发起单位,正式在民政部门注册一家社会组织运作。

实例,我曾在北京大学教授过《富太太心智模式建设》的课程,我记得非常清楚,我说:我们40位女性学员(太太)每人拿出真金白影10万元,用妳们各自的资源注册一家女性时尚机构。结果,她们每人投入20万元,一共投资了800万元的女性时尚企业,好像叫做“红蜻蜓”,当时做的是风生水起,后来至今,转做了金融和投资机构。原因非常简单:志同道合,同频共振,本自具足。

接下来,我分享一下,我们今天成立的“读书会”也好,“同学会”也罢,我为什么要立出“慈商论道,贵富济世,团结友爱,互助互利”16字原则。

在当今天下,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想赚取别人的钱,或者说想赚钱是越来越难啦。只有“付出”是最容易的;不知大家是否同意我的观点。

我和几位专家、学者提出。“慈商,未来企业发展的新趋势。”

以慈促商,以商养慈,利他共赢,和合共生。

“济世”。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者为辱;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世者为荣。我们提倡企业家要“利于世人”。

很多企业家,都会遇到这样的一些困境和纠结点:

第一、人生的事业实践与修炼始终无法合一;

第二、唯有发大愿,人生分阶段的目标才能实现和达成;

第三、如何运营一个智慧幸福型企业,让员工在企业这个道场找到自己的使命。

我说,未来企业只有三件事是符合未来时空顶层战略原则的:生态+公益+责任。

生态: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天人合一;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发现问题,觉悟自省,行动实践,证悟自身

我们要做到5jing,即“干净、平静、恭敬、镜子、境界”

感谢同学们的鼎力支持。全称参与。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