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今年以来,**县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建引领,聚焦源头治理,一体推进警源诉源访源“三源共治”,推动矛盾纠纷前置防范、前瞻治理、前端化解,最大限度消除矛盾风险,夯实基层基础。全县到市赴省进京访同比下降58%,49%,100%;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了4.5%、4%;县人民法院受理民商事案件同比下降7.8%;诉前调解案上涨145%;民转刑案件零发生。
一、党建引领,建立共治“大格局”
一是建机制。按照“发案少、秩序好、诉讼量下降、人民群众满意”工作目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基层社会治理难点堵点痛点,出台《**县关于推进“一庭两所”建设全面加强“三源”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县关于正确处理矛盾纠纷创新社会治理促进安定团结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全县设立“三源共治”站8个、点15个,构建由县委领导,政法委统筹,综治、信访、司法、公安、法庭等单位常驻,乡镇包村领导干部、村(社区)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网格员等基层力量参与的“党组织+网格化管理+诉源治理站点+n部门”治理模式。建立群众诉求“一平台受理、一站式服务、一张网共治、一揽子解决”机制,实现全县报警数、诉讼数、信访数明显下降。
二是强保障。出台《**县维稳应急处突工作专项基金管理办法》《**县“一不三无”村(社区)考核评选及管理办法》,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230万元专项经费和100万元维稳基金,让广大调解员履职有保障。
三是严考核。将“三源共治”工作纳入年度基层党建考核、党组织书记述职测评、平安建设考核等关键指标,建立实施“县委县政府督查室重点督、县专项督查组跟踪督、县委政法委日常督”的“三督”机制,科学运用通报、约谈、挂牌督办等措施,实行“有功必奖、有责必究、有过必罚”,做到以考评明方向、增动力、传压力。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一是一网共治。在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增设“三源共治”模块,将群众反映的各类纠纷全部纳入系统平台,及时分流交办,对办理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实行县级统筹、挂图作战、重点督办,实时监控和掌握问题解决进度,对交办时限超过15天未予办理的实行红牌警告,确保问题及时得到化解。构建“微信塔群”,县乡村三级实行专网联络,网格和微网格实行“手机app+微信群”,确保诉求纠纷“多方汇集、一揽通办”。
二是一体运行。整合应急、公安、交管、妇联等部门信息系统资源,通过技术手段互联端口,做到信息互享、数据互通,实行一体化运作。以雪亮村庄、雪亮工程建设为抓手,在全县试行“村村享”app数字乡村管理系统,打造电脑端、手机端、电视端、广播端“四位一体”乡村管理智能化平台,通过平台及时发现矛盾纠纷,解决群众诉求,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三是一站受理。县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通过线上方式认证15个基层治理单位,完善预警、分流、化解、司法确认、进展跟踪全流程在线办理,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条块结合、覆盖到村”的多元化解工作格局,共开展诉前调解纠纷211起。实现线上视频调解,打破时间、空间限制,使当事人可随时随地参与调解,今年共进行音频视频调解案件40余起,切实减少了群众诉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