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耕地保护监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保护耕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条件和必要手段。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深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有效保障粮食供给,构建保护有力、集约高效、监管严格的耕地保护新格局,守牢耕地安全红线,既是顺应当前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亟需关注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耕地保护意识有待提升,监管举措亟待跟进。农民作为耕地的使用者和所有者缺乏相关的农业生产知识,耕地保护意识淡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比较突出。农业管理部门缺乏对农民耕地保护意识的宣传和培养,致使农民对耕地保护和耕地荒芜现象的严重性后果认识不足,耕地“非粮化”、撂荒等耕地隐性损失问题比较突出。土地监管部门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耕地保护中只看重耕地数量的保护,对质量监管的认识不够,导致“占优补次”、用养失调、疏堵失调等诸多问题逐渐显现。同时,由于缺少合理的村庄规划指导,导致农村居民点用地缺乏有效管控。

二是土地供需矛盾突出,耕地保护压力加大。随着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大批重大基础设施、线性工程建设等项目的全面推进和相继落地,占用了大量耕地和基本农田,导致耕地数量减少。以**市粮食安全耕地需求量测算为例,预计到2035年**市耕地面积为**公顷,“三调”中的耕地面积为**公顷,可新增耕地面积为**公顷,小于基于粮食安全预测的耕地需求量。加之预计到2035年全市因建设占用耕地**公顷,矿产资源开发占用耕地**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将占用耕地**公顷,耕地预计减少**公顷,全市耕地供需的矛盾十分突出。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是建立科学预警机制,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明确资源利用更加节约集约的发展目标和重点指标,探索建立生态用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积极构建以“全域全类型用途管制、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为内容的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大体系,提升土地资源配置和利用的高效合理性。针对各领域、各行业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超前谋划,因势利导,做好趋势预判,提出处理预案,并根据同期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安排,对规划蓝图中的目标任务适时进行动态调整。

四是厘清部门职责界限,构建协同监管体系。分层量化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畅通机制,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义务。健全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系,明晰部门职责边界与监管目标,推行监管事项“优先责任清单”,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监管体系,进一步压实部门的主体责任、监管责任、联动责任。加强耕地保护信息共享和工作协调机制建设,推动耕地保护由传统的“制度约束”向“信息化管控”的转变,实现“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有效监管。丰富监管手段,协同搭建多维度数据管理体系,着力构建集“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分析”于一体的智能化风控体系和监管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