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践思考
**县现有27个基层党(工)委,389个党支部,7760名党员,其中农村党支部168个,农民党员4973名。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立足县情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指示精神,深入开展“五个好”村党支部、“六个好”乡镇党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创建活动,从全局上着眼,从抓领导入手,从机制上突破,使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年、**年先后被市委、省委命名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
一、基本做法
1、立足县情,制定科学严密的创建规划。科学周密的计划安排是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整体水平提高的前提。**年以来,我们坚持用“三级联创”总揽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全局,先后制定了《**县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年)》、《关于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县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五年规划(**–**年)》,组织专人编写印发了《**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手册》,对“三创”工作具体规划部署,分步抓好实施、逐步升类达标,提出**年力争60%的乡镇、村分别达到“六个好”、“五个好”目标,**年达到80%以上,**年达到90%以上,力求**年、**年、**年分别达到市、省和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的总体目标。根据这一总体规划,县委组织部每年拿出创建活动的年度安排意见和实施方案,实行达标时间、责任、任务三落实。县委基层办对农村基层组织创建和整建工作分阶段作出具体安排,加强督促检查,实施考评奖惩,把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加强领导,营造争创一流的工作格局。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县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认真履行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职责。县委成立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机构,明确了分工,具体了责任,形成了步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一是县委班子集体抓。县委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思想不松懈,工作不松劲,力量不减弱,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按季度召开党建例会,专题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实施有效的指导,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二是组织部门专门抓。县委组织部、基层办对创建工作牵头抓总,安排部署,检查督促,调研指导,考核管理。三是乡镇党委具体抓。党委书记、副书记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倾斜力量抓落实。四是相关部门配合抓。县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县委统一部署,紧密配合,分头落实,通力合作。县、乡镇、村三级形成了横向联合,纵向联动,有目标,有责任,有压力,共同争先进、创一流的工作新格局。
3、明确责任,完善严格的考核管理制度。在创建过程中,我们坚持把创“五个好”村党支部、“六个好”乡镇党委作为创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建立和完善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目标责任制及考核办法,努力推进创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实现了“三级联创”工作的层次性和统一性的有机结合。一是落实责任。制定并实施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目标责任制及考核奖惩办法》,建立县、乡镇、村三级责任体系,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实行创建工作连带责任制,把“三创”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联点领导、乡镇领导、工作队(组)人员的年度考核直接挂钩,因工作不力造成创建和整建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不得进入优秀档,问题严重的,降低职级待遇。二是严格考核。制定印发了《“六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村党支部创建标准》和《**县“六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村党支部考核管理办法》,将考核内容按党组织履行职责方面的措施要求,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方面的目标要求,两个文明建设方面成效的综合要求三大块分解细化为50条进行量化赋分,并实行经济建设、计划生育、社会治安三个“一票否决”制,考核定性、动态管理。坚持认真细致的考核、验收、评比,严格自查申报、考核评定、命名授牌程序。实施“两档制”,即按达标、先进两个档次逐步升创。打破“终身制”,年年考核排队,命名表彰与摘牌淘汰并举。(见**县农村基层党组织“三级联创”动态管理流程图)三是强化督查。实行农村党建工作报告制,乡镇党委每季度向县委组织部报告一次党建工作,村党支部每半年向乡镇党委报一次党建工作;每个季度县委组织部、基层办组织人力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指导,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给乡镇党委下发督办通知,限期整改;实行创建、整建阶段过关制,县委组织部、基层办对创建、整建每个阶段工作进行检查验收,达到要求的方可转段。四是调查研究。实行定期调查研究制,经常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及时了解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情况,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工作新方法和新措施。近四年来,全县领导干部形成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调研材料百余篇,交流推广30余篇,增强了指导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4、抓住关键,建立重点突出的运行机制。我们坚持“抓两头促中间”,“抓整建促创建,抓创建上水平”的工作思路,着力实施“四项工程”。一是着力实施“进位工程”。一手抓后进乡镇、村的整顿,一手抓创建,促进乡镇、村两级组织转化进位,升类达标。策略上采取“难”村联合“攻关”,“乱”村放手大选,“瘫”村充实调整,“穷”村对口支援。**年至**年,我们先后对242个村党支部和12个乡镇党委进行了全面整建,并结合村级班子换届和撤并村,3次对村“两委”班子普遍进行了民主选举。二是加力实施“素质工程”。加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在育人上做文章。突出县委党校、县职教中心、乡镇党校和村党支部活动室等教育阵地建设。全县90%以上的村党支部党员活动室完全或基本达到“十有六册一划一本”规范化标准,逐步形成了以县委党校为龙头,乡镇业余党校为主体,村党支部活动室为支点,村级电教播放网点为延伸,其它培训基地为补充的多位一体的教育培训网络。实行分级负责,分步实施,分层培训。从培训计划、人员选调、课程设置、党员管理、培训档案、考试考核等6个方面建立了系统的培训工作制度。组织编写了《**县干部培训16讲》、《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10讲》、《党政群干部培训8讲》。**年以来,先后举办领导干部、党政企事业单位干部、村干部培训班37期,共培训干部7075人次,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三是大力实施“示范工程”。实行领导干部联乡包村抓点制度。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分县级、县直部门、乡镇三个层次建立。每年初,对领导干部联系点作出具体安排,人员变动时及时调整补充。对联点工作情况实行日志记实,定期总结,加强交流,年底通报。全县共建立党建联系点222个。通过为联系点出谋划策、投资捐物、招商引资、督促落实,使点上的党建工作、经济工作及各项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已命名的“五个好”村党支部中,有73%是联系点村。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把4个乡镇和基础条件好的50个村着力培植为党建综合示范点,县委从人力、物力上给予倾斜支持,使这些示范点成为辐射一方、带动一片的样板。四是全力实施“壮力工程”。着眼于集体经济实力的壮大,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采取兴办矿产开采、农产品加工和绿色企业,盘活集体资产,以集体土地、房产等资产合伙入股,出租收益等形式,多渠道增加集体收入。麻虎乡依托当地石灰矿、铁矿和铅锌矿等矿山资源条件,在村支部的领导下,集体投劳入股分红,积极发展集体经济,短短一年时间,就使3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有了新的积累。城关镇安坪村集体经济主要来源于3口石灰窑,但私窑竞争,公窑受挤吃亏,**年该村成立了以村支部为核心,由14户私窑窑主组成的“石灰窑联合协会”,统一安排生产、销售,杜绝了不正当竞争,使集体经济年净增**元以上。
5、创建载体,构筑“两个作用”发挥的舞台。一是创新发挥党员作用的新形式。积极探索在新时期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径,在全县农村党员中深入开展了“带头学理论、学科技,带头抓机遇、兴产业,带头作奉献、帮贫困,带头守法纪、尽义务,带头讲文明、树新风”的“五带头”活动,推行“六有”管理办法,(有目标规划、有责任书、有登记册、有实施行动、有评价标准、有考核),制定了“六个一”量化标准,即“有能力的农村党员人均种一亩黄姜(烤烟或养一张蚕),种一亩高产科技示范田,建一口集雨水窖,帮一户贫困户,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掌握一门农村实用技术”。二是实施挂牌动态管理。每年对党员“五带头”等活动进行一次评定命名,挂牌摘牌,并与“六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村党支部命名挂牌、摘牌淘汰相挂钩。每年“七一”对全县评选的农村党员“五带头”标兵实行授牌命名表彰。**年以来,累计表彰“五带头”标兵400多名,党员帮带贫困户2181户,其中有1960户完全脱贫或基本脱贫。三是不断充实活动内容。在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争创经济大村大户活动,使党组织和党员在经济建设主战场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进模范作用,不断丰富创新党员“五带头”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抓好典型引路,使活动不断引向深入,逐步在农村形成了以乡镇党委为核心,以党支部为依托,以党员为主体,教育群众,服务群众,致富群众的党员活动网络。发挥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盏灯塔的作用,塑造了一支实践“三个代表”的农民党员示范带头人队伍。
二、主要成效
通过以上措施和办法,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1、乡、村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以建立健全乡镇村领导班子选任机制为重点,选准配强乡镇村两级班子,以育人为关键,加大干部培训和培养后备干部力度,全县乡镇党委书记平均年龄37.3岁,93.3%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3岁,92%达到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45%的支部书记获得了中专学历,村主任平均年龄39.4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84.2%,党员占34.4%。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3、建立“有钱办事、办实事好事”的保障机制,选好路子。一是要抓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高产高税产业,把产业结构调整始终作为农业的重点,增强市场观念,合理调整和改善结构,积极推广新技术,开辟多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要坚持一村一策,充分利用现有的“四荒地”、场房等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四是要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清理债权债务,盘活现有集体资产,使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五是要规范土地承包合同,对承包地、机动地要切实管好用好。六是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要通过建市场、跑路子,为农民提供服务,切实解决集体收入减少问题。
4、建立“领导抓、抓领导”的工作运行机制,抓好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有些工作热在上面,冷在下面;热在点上,冷在面上;热在一时,冷在平时,不经常抓,不持久抓。其原因主要是思想认识问题,认为抓党建是“虚功”,抓不抓关系不大,抓经济才是硬指标。为此,我们一是要教育党员干部树立“不抓党建就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就是不称职,出问题就是渎职”的观念,从根本解决“抓落实不够”的问题。二是落实责任。实行“一把手”管党责任制,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分级落实。围绕创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这一总目标,按照“细化、量化、硬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确定工作目标,层层签订“责任状”,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三是严格考核。按照“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坚持标准、快捷高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群众评议、自我评价和组织考核相统一的原则,对所属基层党组织进行定期考核、工作指导和监督。四是要明确奖惩。根据考核结果,定序排名,兑现奖惩。对排名前列的要进行表彰,对主要领导要予以提拔重用;对排名最后的给予黄牌警告。努力形成“人人进取,个个争先”的工作新局面。
5、建立“有章管事、按章管事”的约束机制,搞好监督。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党的自身建设制度、和党支部工作制度,保证其他组织独立负责、富有实效地开展工作。当前特别是要落实好村务公开、村民委员会选举、村委会向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报告制度,全面推行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工作。一是要逐步建立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规范决策程序,为村务大事提出决策意见和方案,拿主意、定方向,并定期听取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汇报,解决工作遇到的各种难题。二是监督村民委员会日常管理工作,特别是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工作,协助乡镇做好村民委员会干部的民主评议活动,就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提出批评、建议和意见。三是鼓励村级“两委”交叉任职,有条件的地主可通过民主选举程序实行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四是建立组织和党员联系村或村民代表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在群众中的先进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