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交流:推动新质生产力特色化发展
今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和全国两会上的深入阐释,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下花园始终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内涵和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产业体系,推进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构筑新质生产力发展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当前,*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牵引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是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年内争取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重新申报16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95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14家,确保科技企业逐年稳步递增。推动创新平台提档升级,按照省厅新增项要求,完善华唐科技众创空间软硬件建设,年内实现由省级向国家级的跨越。
二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多措并举服务科技企业,探索科技贷、科技保险等金融服务模式,联合在下金融机构常态化开展普惠金融培训和上门服务工作,利用好专利质押融资贷款政策,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困境。持续做好企业研发投入提升、研发机构组建、创新要素资源对接等服务工作,扎实开展规上制造业研发活动、研发机构“双清零”活动,通过制定“一企一策”服务方案,助推所有规上制造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年内力争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军民融合企业均不少于12家。
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用足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积极主动对接科创平台、高等院校和科技企业进行交流合作,推动氢能科技、鼎晟钰诚等企业与京津高校和科研院所构建伙伴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支持鼎晟钰诚多参数监护仪项目进入研发二期;推广华垣生物嗜盐微生物在环保领域对高盐废水处理的循环利用和低温驯化实践。加强生物科技、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专利申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2023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6件,年内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件以上。
二、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载体,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应立足自身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加快构建富有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根基。
一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破依赖煤、电发展的传统路径,推进现有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聚焦企业“云”需求,推动重点工业设备企业“上云”,降低企业信息系统构建成本。加强技术改造提高增加值贡献率,抓好中电科安塑壳断路器和小型断路器等研发制造,推广名优产品不断拓展山东国网、湖南国网、山西国网等广阔市场。鼓励支持*生物等药品原料生产加工企业全面改进生产工艺,加快精品研发制造进程,大力改善生产环境,重点向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转变,扎实推动绿色工厂创建不断提升行业竞争力。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一是推进更深层次改革。坚持深化改革的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问题导向,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完善“改革创新事项清单”,聚焦深化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改革等20方面59项重点工作找准切入点、突破口,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努力推出一批改革新亮点,总结提炼一批改革新机制。持续用力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聚焦经营主体五大环境12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239个四级指标逐项进行调度,全力提升薄弱环节,真心实意解决市场主体实际困难。
二是提升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定不移走对外开放合作之路,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与周边地区进出口企业的对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推动中欧班列项目常态化运行,加快建设*中心,全力打造集仓储、配送、流通为一体的京西现代商贸仓储物流枢纽基地,为全区外资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争列全省现代商贸物流示范。
三是加强新型人才支撑。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优先位置。目前,全区燕赵英才服务卡b卡持有人数为*人,成功引进以中国农业大学*院士为团队核心科技人才力量,建成首家省级农业创新驿站。在北京*建立人才服务工作驿站,推动形成“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深入落实市委“精准对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要求,建立完善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体系、柔性引才政策措施和“校地共商”“院地共商”机制,制定《高校毕业生引进暂行办法》等配套人才政策,常态化开展招商引智和人才交流合作,巩固好高层次人才论坛成果,继续推进“*”“百名硕博进花园”人才论坛等系列活动,通过开展“靶向”人才招引和周末专家等方式,为全区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